鲜为人知的粟裕吃败仗

发布时间:2012-07-24 12:13: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鲜为人知的粟裕吃败仗

在孟良战役后敌人吸取了教训,队伍密集。面对敌阵,粟裕仓促兵分三路,令一纵、四纵向鲁南;三纵、八纵、十纵向泰安;粟裕指挥二、六、七、九正面迎击。华东战场敌我力量对比并不大,华野12个野战纵队加地方部队60多万人,敌人总共40万分了几路,只要自己主力不分散,随便打哪一路敌人只要指挥得当都可取胜,比起红军时期敌我力量对比都是101的力量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难事。虽然毛泽东有分兵的建议但并不是命令。如有不妥,陈粟完全可以据理力争,配合刘邓并不一定要分兵,只要他们能打胜仗就是最好的配合! 0 w4 {$ A- e0 U0 O. O
2 J; o+ l6 Z& q! F; m


. c5 v" L4 @# R- ^7 E看到粟裕的部署,范汉杰抽调出5军、7军和57、65、48、83、85师,首先在鲁南合围了叶飞的一纵和陶勇的四纵,歼灭二万余人。当一、四拼死杀出重围在鲁西南与三、八会师时,部队完全丧失了战斗能力。三、八纵也不顺利,在拿下国军留下的泰安这坐空城后,盲目骄傲,图谋济宁,结果损兵折将,丢掉了四千将士。粟裕所率的四个纵队更是不妙,七月十日,令四个纵队消灭黄百韬的25师,部队出发后才得知25师和64师已经靠拢,于是改变军令,转向胡涟的11师进攻,却不知胡涟在南麻一带早已防守严密,修造了极为精细的立体交叉阵地。粟裕的四个纵队仓促连攻了三天,毫无结果,黄百韬的25师和64师又击其两翼,粟裕大败而退,士气极为低下。当此时,粟裕又得知8师刚到临朐立足未稳,遂攻临朐,谁知天不作美,大雨倾盆,山洪爆发,将士淹死者不计其数,加之8师防守不弱,粟裕强攻五天,伤亡惨重,无果而返。这两仗下来,粟裕所率的四个纵队损失将士四万余人。整个华东野战军共丢掉了近七万人马。无论是战力还是建制,或者是装备,本来属于解放战争中规模和建制最大的华东野战军从此远远落到了林彪的东北野战军的后面。
8 Q/ A8 o, M6 y: r
5 i/ o$ V$ I0 a5 W' Y7 X- U% o- t7 g9 \+ }
' w# ]4 T& y1 g: r* p% G9 H1 W
2 D" q4 h" |# S S& U) L
粟裕和范汉杰的交手,显得毫无章法,输了再打,打了再输,直到丢了近三分之一的兵力后才清醒过来,不得已主力退出鲁中。十一返回苏中;二、七、九、十三纵进胶东。七月分兵之败后,粟裕代表华野给中央写个汇报总结,说主要是战略上过于乐观。谭震林不同意,说战略上问题不大,主要是组织指挥和战术上的问题。陈毅当时也认同的意见。还特地给粟裕写了一封信,很直率的指出粟裕同志军事上常常粗心大意,缺乏远见”“常常只看到一两步”“不能简单的以乐观来检讨,这样不能把问题搞清楚。粟裕一听,有些情绪,单独给中央去电自求处分。
# [, Q" d p; E6 c0 f9 C0 m' o9 n+ U- f4 V, i+ k
2 s9 U7 f1 A+ D _
9 d; z5 m q; E

3 y0 m w) E# Y/ ~部下的看法:叶飞:吴化文过去是我们的手下败将,现在竟然敢跟着我们的屁股追!我叶飞现在有了外号,你们知道不?我叫面包!陶勇接过话来:面包虽然稀松了点,却是干货。我陶勇英名全逝,被人家点着名叫西瓜!王必成直来直去:过去的手下败将,现在追得我们东奔西跑,到处躲藏。真他XX的丢人现眼!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的责任在粟裕同志,陈毅同志也有责任!战士的意见就更大了: 反攻反攻,丢了山东,手拿煎饼,口咬大葱;大好形势,思想不通,有啥意见,要回华中。- d E- C ^1 F( B

! ~- t0 P0 b5 Y: M- x- t% w
/ ~ H5 y2 y9 y* {
( p. N2 O8 @: L! y' k粟裕连打了45个败仗,也检讨了,可是没有检讨到点子上,真正的原因没有找到,所以接着在土山集又打了败仗。19479月陈粟率610纵与 13纵会合,又与陈唐兵团48纵汇合。粟裕决定集中5个纵队的绝对优势兵力在土山集消灭国民党整编第11师,激战3天后再次饮恨而归。其实打败仗的原因并不是兵力优势不够大,南嘛和临朐用3─4个纵队打一个师,兵力是足够的,失利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是野战攻坚的战术不精,可是粟裕的战术素养不够,也不愿意在战术上花精力,所以三野部队战术落后的问题一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解决。粟裕继南麻输给胡琏后再次败给胡琏,以后胡琏再也不把粟裕放在眼里。淮海战役居然有胆量往粟裕的包围圈中跳,以后又在金门、步登岛、南日岛屡次全歼了粟裕的部队。
. G4 G$ W" }1 M% _$ k* Y+ T' W
" B& ?/ ^7 r& }' R4 J+ |8 H/ M9 v: }, E

6 f0 V5 P; i9 W6 ]- T
4 B, t6 j- [! `2 A$ g! T渡江战役后,三野上下都轻敌的厉害,当时的情绪是渡江渡江,没放一枪,追击追击,不堪一击。。粟裕给叶飞下了一道命令,要叶飞指挥在常熟一带的10兵团一天内控制上海的吴淞口和宝山等地,常熟一带的10兵团离上海还有120公里,部队行军每天只能走60──70公里,中间还要打仗,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叶飞气得骂粟裕:TMD会不会指挥打仗?粟裕的回答:可能根本没有仗打,赶到上海就是胜利。叶飞事后回忆,粟裕等人当时只准备如何接收上海,根本没有考虑如何打仗,忽视军事准备,作战部署很随意很不周密,战前根本没有规定各个部队的任务,临战没有召开参战部队首长军事会议,没有研讨作战方案就下达了作战命令和部署。这是因为粟裕等三野干部轻信敌人准备起义,上海会与北京一样,根本不用打就可以拿下来了,结果导致在月大败。可以说,三野在解放战争后期的金门,步登岛等一系列败仗,原因都是轻敌,但轻敌的根子却在三野的军事主官粟裕身上。
, n! e' h6 {; q4 ~5 c' X$ k6 l, G' _& J
+ n; j" B6 e/ K$ \* {- G
' h0 t. A9 ~4 ]- _6 D( B2 g) q

3 A; ]/ e8 N" |所以,粟裕在部下的眼里威信不高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能力不够,败仗打的比较多,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现在对粟裕的宣传比较过头,无限夸大他的作用,而且只讲他打的胜仗,很少讲他打的败仗,在一些对军史了解得一知半解的菜鸟心中就成了常胜将军,搞的大家都不理解为什么直接与粟裕在一起工作的人比如陈总,彭总,聂总,老板,叶飞,陈士榘,许世友,韦国清等为什么都对他不以为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6e41b29453610661ed9f4c8.html

《鲜为人知的粟裕吃败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