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缪建新论著课改背景下的德育新论第二章第四节

发布时间:2019-09-14 11:15: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四节建构新的中学德育课程结构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学校德育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德育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相对稳定的传授体系;德育内容没有完全纳入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中小学的德育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现象。笔者认为,欲达到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实效、提高德育水平之目的,必须整体建构现代德育课程结构,这是2l世纪中国德育的大趋势。一、中学德育课程结构的理论奠基整体建构现代德育课程结构,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一)主体性理论人的主体性是人与自然、社会、自我关系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哲学概括,是人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自为性。表现在主体对自己的存在和与客体的关系有明晰的意识,因而主体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2)自主性。表现在主体从自己的目的和愿望出发,主动地与客体发生关系和相互作用,通过支配和改造客体,使客体朝着有利于主体需要的方向发展。(3)能动性。表现在主体对活动方式和手段的自由选择,对活动条件的自觉认识和积极创造,对活动价值的多重追求和利用等。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主体性展开的最原始、最基本的方面。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人对自然界这一客体认识、利用和改造的结晶,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无论是社会、集体或他人,都是人的一种存在形态或组织形式,都有其内在需要和目的性的活动,因而都有主体和客体的两重属性,都是主客体的统一。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教育科学,是以人或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属性,都是主客体的统一。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受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应当互相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在德育目标的确定上,不仅要考虑社会的要求,更要重视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在德育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要依据社会规范,更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在德育途径和方法的运用上,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总之,在德育课程结构的建构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要改变传统德育课程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的现代德育“新三中心”。人与自己的关系是主体性表现的一个更为特殊的方面。在这里,一个人集主体和客体于一身,对象性活动的内容是对自己的认识、改造和发展。这一点对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更为重要,是学生自为性、自主性、能动性的集中表现。现代德育课程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和激励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引导和培养学生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研成长方法和自评成长效果,使他们成为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人。(二)社会化理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社会的互相联系,构成了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社会影响、制约、决定着人;人适应、利用、改造着社会。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人的社会关系可分为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民族关系、阶级关系等。这些社会关系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网,而每一个人就是这个无形的、庞大的社会关系之网上的一个“纽结”。正是在这些社会关系的长期影响、陶冶和制约下,才使一个自然人转变为能够掌握一定的社会文化,学会参与社会生活,履行某种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这个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生,从自然角度看,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历程;从社会角度看,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从人的主体意识和自身发展来看,是人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适应、利用、改造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在立身处世中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教育特别是其中的德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社会化最关键的时期。因此,小学、中学阶段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待人接物和立身处世是十分重要的,是能够使人受益一生的。做人,相对于求知、健体而言是德育的概念。做什么样的人,根据社会对一代青少年的要求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我们确定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概括起来说应当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礼貌、道德高尚的人;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人;做一个不怕挫折,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勇于进取,思想向上的人:做一个热爱祖国,有益社会的人。(三)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论理论一般来说,系统论的基本理论原则有三个:其一,整体性原则,系统论始终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认为世界上的各种事物、过程都不是彼此孤立的杂乱无章的偶然堆积。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只存在于各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而各组成部分孤立的特征和活动不能反映整体的特征和活动方式。这一理论原则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整体大于组成它的各部分之和。其二,有序性原则,系统论认为各种系统都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560481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b.html

《[免费下载]缪建新论著课改背景下的德育新论第二章第四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