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学

发布时间:2023-03-18 21:43: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困境与出路初探
内容提要: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存在着忽视学生实际而随意训练,忽视文本实际而盲目训练和忽视技能指导而无效训练的现象,这也是朗读教学的一大困境。本文就这些现象提出多练读少评价,读正确合文意,作指导授技巧等对策探讨。
关键词:朗读能力朗读技巧
在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更多地是在理论的指引下探索,而不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升理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也一样。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随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提倡,随着“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的呼吁,人们开始选择了“感悟式”朗读,开始追求“个性化”朗读,主张让学生自由读,有个性地读,多层次地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甚至在许多老师看来——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总观许许多多阅读研讨教学,绝大多数老师不愿走“教给学生朗读技巧”的老路。老师们认为“教给学生朗读技巧”这是让学生被动接受,不能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更没有个性化的朗读,不符合新课标精神,于是教学的困境就出现了:
困境一:忽视学生实际,随意训练
据了解,现在大部分学生读书的实际情况是读错字、添字落字,不管语意、句意一字一字地顿读,“的、了”轻声词的重读、拖音和不管标点的唱读和念读,更有甚者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等等。针对这些现象,老师是如何展开训练的呢?课堂中,经常看到老师让学生多种形式地读: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甚至拔高要求让学生评价。老师问: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好(或不好)。师追问,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生:好在他
1

读出××语气,字音读得很准、没拖音(或不好在没有读出××语气,他哪个字没读出翘舌音或后鼻音等)。这样读了多次,也评价了多次,但学生的朗读水平没有提高。究其原因,这样的朗读训练太随意,没有要求,没有层次,也没什么指导。只是在朗读形式上做做文章,摆摆“花架子”,满眼的“花拳绣腿”,实际上没什么实效。同时,如此的评价也提高不了学生的朗读水平,白白浪费了时间,还把课堂中创设起来的情境破坏了。
困境二:忽视文本实际,盲目训练
朗读应正确的表达文本的语意,也就是说要读得正确,把作者写的话的意思正确地转化成有声的语言,这也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却忽略了这一点。还美其名曰有个性的朗读。
《要下雨了》文中有以下四句话,看似简单,但学生不容易读好,语义表达会不正确。
1燕子说:要下雨了吗?

2、小白兔想:是要下雨了吗?

3、小鱼也说:要下雨了。
4、一只大蚂蚁说:是要下雨了。
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这四句话时,为了追求个性,学生重音错读:第一句错读成要下雨了,重音“要”,另二句错读成“是要下雨了吗?”重音“下雨”。老师都给予了肯定。其实重音错误,语音表达就不正确了。“要下雨了”重音应是“下雨”,因为这里燕子是回答小白兔的话,小白兔问:“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小白兔说了要“下雨了。“是
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528d687e53a580216fcfe39.html

《朗读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