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藏世界一真法界大雪海遍照佛

发布时间:2019-02-25 01:10: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华藏世界一真法界大雪海遍照佛

【篇一:佛教的几个基本观点】

佛教的几个基本观点

一、四法印──佛法的四条原则

1. 一切有为法皆无常:

有为法指的是因缘合成之物,即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事物。如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生长、发芽,禾苗的形成除了种子,还需要具备水分、温度等多种因缘;眼识的产生,要靠客体存在,视觉器官正常,注意力不受干扰等条件。有为法指的是具体事物的运动变化。.......

2. 一切有漏皆苦:

指贪欲、仇恨、愚昧偏见等各种烦恼心情。这种烦恼能改变人性,使人丧失理智,故佛法称、称、称。轮回中的众生像苦海漂泊的帆船,烦恼就像船上的漏水洞,船一漏水,注定要沉入海底,很少有脱险的希望。这种烦恼逢到适当的条件就会增殖,就像火种引起火灾一样(见《俱舍论》)。金钱物欲使人变成动物,权利欲使人变成恶魔,色欲使人变得疯狂之类就是烦恼漏导致人的精神品质下降的例子。指人的精神上的压抑与负担,烦躁不安,痛苦失望,饥饿,疾病痛苦之类的种种身心不愉快的感受。........

3. 诸法无我:

诸法的代表人和一切事物。指被称做事物的具体的独立自性物质性。不研究,不分析,笼统地称做,称做,称做,但仔细研究分析,人是由物质的身躯和思想、感觉、行为、主体意识等五种成分?五蕴?组成的。其中每一种单独成分都不是。如果躯体是的话,就不会死,因为人的躯体可以长期保存;思想、感觉等精神成分也不能单独看做是............

4. 涅槃寂静。涅槃是脱离诸种烦恼的意思。脱离烦恼就是超脱六道轮回之义。佛法认为在轮回中的生命无寂静、安宁、快乐可言,只有根除烦恼、脱离苦海,才会得到爱恨息灭、身心安宁自在的无为之乐。苦和乐是对立概念,无苦便是乐。

二、众生生存环境──器世界

佛法认为宇宙是一个无限大的空间,在这宇宙空间中存在着恒河沙数一样多的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天体。这些天体都在经历着成住毁空的过程,有的天体上有光,有的无光,有的天体上有生物,有的无生物。

这华藏世界天体系也只是更大的宇宙天体系大雪海遍照佛手心的一个微尘团。这个自然生成的宇宙大佛天体系,由无数像华藏世界这样的天体系组成,人类的智慧永远揭不开这个谜。

佛法认为众生的生存环境,是众生共同的业力和愿力创造的,它对众生的生存、苦乐有极大的影响。人们应该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环境、优化环境。要爱护一草一木。环境的恶化、资源的破坏意味着这个地球上的生命的末日将临。因此不但伤害动物、鸟兽、昆虫是犯罪,就连割草砍树、破坏自然生态、污染河流环境都被视为恶行而属于佛律禁止之列。

三、生命的流转运动──轮回

宇宙中的众有情生命共处于一个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永无止境,流转不息的生命运动的环形激流之中。 在流转过程中没有片刻停留的自由,没有固定的贵贱、强弱、贫富、高低的位置,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亲仇利害的相互关系。忽上忽下,翻滚不息,变化无常。在生死交替的流转过程中自始至终充满矛盾和痛苦。被视为幸福快乐的东西,也都或者伴随着苦,或者结局是苦,或者是暂时的镇痛,或者纯粹就是从一种苦境到另一种苦境的意识转移,本质上都是苦。这种轮回流转,像一个上下转动不息的水车,三界五道?或六道?的生命就像水车的斗子,忽上忽下地变换着位置。上界的人和八禅天禅力神通广大的天人,也会堕入下界畜牲和地狱道,下界地狱、饿鬼、畜牲也会转生人天之道。

把一个个生灵投入这个流转系列,并且推动这个巨轮转动不息的动力究竟是什么呢?既不是上帝或者神佛,也不是其他不可知的力量,而是一种虚妄颠倒的无明意识和这种意识支配下的善恶行为?造业?。爱和善行是上升的因业,恨和恶行是下堕的因业。

轮回圈中的生命共分为三界五类:

..........

四、因果善恶报应

因果报应学说是佛法的基石。佛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特殊的原因和必然的结果。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无因不会有果,异因不会产生异果──就是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卵石中生不出小鸟。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存在都是由因变果,由果变因的连续过程,如麦种变成麦苗,麦苗中生出麦穗,麦穗中又生出麦种。

............

要认识善恶报应的因果关系,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佛法认为

凡是不利于或有损于众生生存幸福的思想行为都是恶,凡是有利于众生生存幸福的思想行为都是善。善恶是以众生利益为标准的。报应指的就是思想行为引起的后果。爱引起爱,仇恨引起仇恨,为别人着想,尊敬别人,爱护别人所得到的是别人对自己的爱护和尊敬,干坏事引起别人的报复和受到心理上的压力都是现验现报的例子。善恶行为的后果产生的时间根据善恶的性质和先后顺序有近有远,有的立刻报应,有的到来世或者隔几世才报应。这就叫做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定会报。今世的生存环境和苦乐遭遇是前世善恶行为的后果,后世的苦乐前程由今世的思想行为决定。很多人因不相信善恶报应而毫无顾忌地做坏事,最终身败名裂、遭到法律制裁或者众叛亲离的心理重压就是难以逃脱因果报应的最好例证。

五、世间因果和超世因果──四谛

苦、集、灭、道四谛是佛法的概括:

1、苦指一切世间生命感受的种种苦。苦有八分法、六分法、四分法、三分法等等。

八分法是:生、老、病、死、怨恨相遇、亲爱别离、所求不得、身心受苦等八种苦;

六苦是:世事变化无常、心不满足、肉身一次次更换、一次次投生、贫富贵贱变化无常、生死路上无人伴随之苦等;

四苦是:生、老、病、死之苦;

三苦是:苦中苦、变化苦、感受本苦。苦中苦是指任何人都能感觉的痛苦,如饥饿、病疼、恐惧、悲伤之类;变化苦指表面上是乐而实际是苦,如爱变恨,乐变苦,享乐过度的苦恼,青春之乐潜伏的衰老和疾病的危机,美味佳肴食用过度导致生病,钱财带来的杀身之祸,名利地位的得意引起更多的麻烦等等;感受本苦是指生命的感受,不但快乐的感受可以变成厌烦,变成苦感,非苦非乐的中性感受本质上也是苦,无苦无乐的生活会变得空虚、寂寞、单调乏味。如三禅天的快感,在四禅天感到是苦而追求无乐之中性感受,无色界禅则进一步追求无任何意识活动和感受的虚空禅境。因此龙树说:意识就是苦。

2、集谛的指苦的集因,即产生苦的种种原因。

产生苦恼的原因就是贪、嗔、痴、慢、疑、邪见等烦恼意识支配的善恶思想言行──业。业是动机目的和行为结果的综合名称,其中动机目的是主要的,善恶业的区别主要是动机目的,如为了众生的利益,开杀戒对恶人进行惩罚,是善行。为了个人利益,为了名利地位,念经拜佛,举办慈善事业,形似善行而实为贪心的表现,不能算作真善。真善是不能有私心的。恶行中最典型的是十恶行为。十恶指杀害生灵、偷盗别人的钱财、非法奸淫、欺骗撒谎、挑拨离间、恶言伤人、引起是非的言论、对别人的钱财起贪心、产生害人和报复的念头、不相信善恶报应的邪见等。戒除十恶,便是十善。十善戒是佛教三乘戒律

的根本,也是区别真假佛教徒的根本标志。违犯十善戒者,重者必堕三恶道,轻者也会受到相应的报应,行十善者会今生乐享天年,来世投生三善道,享受人天之乐。

3、灭谛的指从根本上消除烦恼、苦感,得到清净自在的超脱境界。有非终极涅槃(如声闻、缘觉涅槃)和终极涅槃(成佛涅槃)。前者仅仅是脱离烦恼,后者才是智不处世、悲不弃世的无上涅槃。

4、道谛的指脱离苦及苦因,获得永恒快乐涅槃的道路和方法。道法虽有多种,但归根结底只有两种,即方便门和智慧门。

方便门指思想行为,智慧门指指导思想行为的智慧正见。

菩萨乘六度是佛道方便、智慧二法门的高度集中,其中戒度(约束贪欲和有利于众生生存幸福的戒行)、舍度(为众生利益愿意奉献一切的奉献心)、忍度(为众生能忍受一切艰难困苦的高度忍耐心)属于方便法门,定度(思想高度集中,心住一境的修炼成就)慧度(脱离世俗之见的空有执著,主客观对立消失,现见二无法性的直观智慧)属于智慧法门,精进度(刻苦努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定意志)是方便、智慧二法门的必需条件。...........以上所说的苦、集二谛是世间因果,灭、道二谛是超世因果。但道不是纯粹超世的,正道中的资粮、加行二道属于世间道,见、修、佛三道属于超世道。

六、佛的四身和事业

四身指佛的自性身、智慧法身、功德报身(享用身)、应化身(也称化身)

1、自性身:是彻底干净破除烦恼障和知识障后所获得的如来法性。众生的如来法性(光明佛心)被二障覆盖,如镜生锈,失去了本具的光明。佛的自性身是彻底消除污染的清净状态。.......

2、智慧法身:指的是佛的智慧和神通。《现观庄严论》归总,无漏智慧共有21类,这里不准备一一介绍。概括起来就是实智和权智二种。实智就是指明见一切事物的法性真相的智慧;权智是指洞察一切事物的种种现象之智慧。这两种智慧都是佛地特有的智慧,也称遍知一切智、无上智、平等智。这平等的意思是佛的智慧和知识对象等量之义。人的知见永远也达不到与所有知识对象的等量

3、功德报身:是佛的有色有相的庄严体,是积无量善功德的福报身,常住色界十七重天之上无上密严报身佛国。其直接引度对象是十地菩萨,十地以下的圣人也无缘目睹,是佛的千千万万应化身的生化之源,与世俱存,常住不灭。报身相有宝冠等装饰,密宗中的本尊都是报身相。

4、应化身:是佛化现的度众相,有殊胜应身,如释迦牟尼,也有一般度众利众化身,有化作人天的,也有化作动物和桥梁、房舍、衣食、药物等众生所需物品者不等,肉眼凡胎,难以分辨。

【篇二:佛 义】

向神圣的诸上师致敬!

佛陀全部经典的精华要旨,

众菩萨推崇备至的无上法,

有缘者寻求解脱的必经口岸,

我今做力所能及的解说。

那些不迷恋世间区区幸福,

为了具足良缘的人生有价值,

一心向往众佛喜悦归宿的

幸运的人们诚心倾听:

若无正确的出世心而追求世间幸福,

就无法进入根除烦恼的涅槃乐境;

迷恋尘世的意识是锁链,

求解脱要发彻底的出世心愿。

常想人身良机难得而生存时间不多,

就会从今生今世的纠缠中迷途知返;

深思业报不爽、轮回苦多,

对来世幸福的追求也会断然绝望。

如此深思熟虑,并念念不忘,

就对尘世的富贵安乐不抱幻想;

时时刻刻除解脱,不生别的念头,

这时才可以看做萌发了正出世心。

出离之心若不与正发心相结合,

就不会变成获得无上菩提,

实现圆满幸福的有力基因。

因此智者要发菩提宝心。

四条滚滚激流冲击不息,

无法改变的业力周身捆缚,

身陷我执的坚固铁笼,

漆黑的无明夜色笼罩着天空。

在无边的轮回流转中一生接一生,

连续不断地遭受着三苦的残酷折磨。

怜悯沦落此境的慈母众生,

要发成佛度众的菩提宝心。

若无明见真理的智慧,

虽具备出世心与菩提心,

也斩不断生死轮回的祸根,

因此要千方百计悟出缘起正见。

要认识到世间的和超世的一切事物,

出于因果而丝毫不差之理,

同时,观念中的执著之物一个个消失,

便步入了诸佛欣慰的轨道。

众缘结合的现象实存不妄,

非缘合的独立自性空不可得——

二义若在观念中彼此对立,

尚未悟出佛陀正见的本义。

什么时候有此无彼的对立消失,

当看到缘合之物实有的同时

能悟出当体即空,执著无物,

对正见的思辩才算圆满。

以现象实有消除执实偏见,

以自性空无消除虚无偏见,

悟出缘起与性空互为因果,

就不会堕入执空有二边的深渊。

对佛道三根本重要义理,

要正确认识,全面领会,

隐居静处,激发精进之力,

为实现终极目的进行修持刻不容缓。

一九九三年农历六月十五日

译于兰州兰山脚下

《佛法三根本要义》通俗解说

——多识

一、佛法总述

要了解掌握佛法三根本,首先要对佛法有个总体上的认识和了解。如果不了解总体,就无法掌握根本。

要了解佛法,首先就要了解????这个名称的含义。

???佛陀?的简称,?佛陀?是梵语buddha(布达)的音译。对这个名称在汉文佛经中曾有过?休屠??浮陀??浮图??勃陀??部陀?等等多种写法。后来?佛陀?较流行。?佛陀?又简称为??了。唐朝以前的汉语中没有唇齿磨擦音?f?????等字发????的音,译经的人是按照当时的字音译的,后来语音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一般名称的发音不要紧,但密咒的发音是非常重要的,若发音不准,轻则无效、重则会产生副作用。佛院一词义为?觉醒?。经典中对这个词的解释是?从无明梦中觉醒,心智从闭塞中豁然开悟?。欢喜金刚续经中说?众生本是佛,暂时受污染,染净便是佛?,时轮续经中说:?什么是魔?魔是受污染的世俗心;什么是佛?佛是无染的光明心?。什么是光明心?什么是污染?佛法认为任何一个有情识的生命都有一种慈悲善良智慧的光明心基因。这种基因被称做?佛心??如来种?。由于我执的虚幻颠倒原始无明意识(愚昧无知)对人生和一切事物产生错觉(法执)在此基础上产生贪爱和嫌恶憎恨情感,以及这种自私弊劣情感支配下的种种行为。这种爱恨和自私愚昧偏见使心灵变得浑浊不清,失去理智良心,导致种种不良行为,(业)造成种种使身心疲惫,困扰不安的痛苦后果(苦)。在这种虚幻颠倒错觉影响下产生的爱憎偏见等烦恼和造业行为将自己抛入生死循环不息,充满矛盾和艰难困苦的轮回激流之中,并且在无穷无尽的轮回过程中受到恶业恶习的熏淘污染,原具光明本质的心灵,如镜生锈,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灰尘(受染佛心)。一旦具备内因(具备良缘的人身和向善心、智慧)和外因(闻佛法、修佛道的外部条件),就有可能洗掉覆盖在光明心上的障蔽(断除烦恼障和知识障)如拨云见日,在更高层次上显现光明心(成佛),这便是去染成佛之义。概括地说:佛是二因(福慧二因),二断(断除烦恼障、。知识障)形成的二体(无形法体和有形色体)。佛具有对众生的无限的爱和同情心(大慈大悲心),无著无碍的智慧(实权二智),和像太阳一样普照一切,永不息灭,自然的无意识的利众功德。佛不是上帝、造物主。没有主宰生命和万物的特性,不负有将善人接到天堂、把恶人打下地狱的使命。佛不是救世主,佛只是一个脱离苦海、走向光明的光辉榜样。佛经中说:?自己是自己的救星,别无救星?,又说:?佛无法直接洗掉人们的罪恶,也无法用手抹去人们的痛苦,把自己的觉悟也无法移植给别人;佛只是教给人们自救自脱的方法?

??是梵语dhrma(达摩)意译。??这个词有广泛的含义。世亲《论规》中说:??有十

种含义即:存在;道路;寂灭;知识对像;幸福;生命;学说;必然性;将要发生的事;风俗习惯等。佛经中出现的??字,需要根据所指的不同对象确定。佛法的??,具有?善说?(揭示真理的学说),?改变恶性??拯救苦难?等含义:如世亲《论规》中说:?善法改变烦恼心,拯救堕落恶道众?,佛经中说:?佛法是消除愚暗的慧灯,医治苦难的良药?。佛法是人生的精神医学。有位精神心理学家说:?在现代社会里70%以上的人都处于精神心理病态?。从佛法的角度看来三界众生都是受制于妄念,追逐虚幻,?饮鸩解渴?的严重精神病患者。

《具舍论》中将佛法分为教证二法。

教法指阐发佛理的三乘四续经典学说及讲习传承行为;证法指戒、定、慧修证实践及效果。前者属知识修养,后者属入道行为。正确的思想行为,产生于正确的理论指导。闻、思、修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没有佛教理论指导的静座、修持是盲人骑瞎马;理论知识若不与思想行为紧密相结合,是纸上谈兵,因此佛法的概念本身就包括学和修两个部分,其中缺一就不是完整的佛法。

从佛法的性质上讲;有世间法和超世法两种,在见道以下的闻思修,戒定慧都属于世间法范畴。见道以上属于超世法,见道就是见惑断除,见性真智初生之道。见道到佛地中间还要经过十地八十一修道的漫长的断惑过程。意识深层的执着烦恼及其影响,未经过修道的长期磨炼断除而?见性成佛?只是一种痴心妄想,佛经中,从来没有这种说法。

根据佛法引度对象的思想层次和方便法门佛法分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前二乘属于小乘,后一乘是大乘。大乘内部又分为因果二乘,波罗密多乘是因乘、金刚乘是果乘。乘是车船之义。把佛法比做车和船,是表示佛法是自我解脱和普度众生的工具的意思。大乘小乘是自度和度众的动机目的和度脱范围,性能、效果上区分的。其中最根本的区别是有无大慈大悲心和利众菩萨行。 从佛法的总旨上讲,可以分为基础法、道法、果法三类。

基础法门分为真谛和俗谛。

真谛的意思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这种真理指的是一切事物的(包括世间的、超世的、凡人和佛的)非缘合的独立自性的否定概念——空性。对这种法性(空性)的认识,以语词符号和抽象概念为特点的分别智(世间俗智)只能达到概念性的理解;只有超世的无分别智(直觉智)才能具体的、清晰的、真实地把握;佛法中的有关真谛的论述,只是从世间智的角度,抽象概念的形式进行分析解释的,对于直觉感知的东西的真实表述,符号语言是无能为力的。但不通过概念形式的理性认识,也无法直接获得无分别现观智。比如向陌生国土进军的军队,如果在进军时没有进军地图,不了解山形地貌,通道要塞,前方阻力等情况,盲目地挺进就没有不失败的。文字般若(经典)是船,实相般若(现观智)是彼岸,到达彼岸后,可以扔掉船;但在入海前就想把船扔掉的想法是愚蠢可笑的。因此对那些轻视经教,不学无术的?参禅悟真?的成就,不能不使人感到怀疑。

万物的空性、法性不是佛创造的,佛只是法性的发现者。佛法揭示法性,使人们认识法性,佛说:?不管佛出世,或者不出世,万物的法性是不变的?。那么事物的法性空性最早是那个佛发现的呢?这是一个回答不了的问题。但可以肯定地说,不是释迦牟尼发现的,因为在释迦牟尼之前还有过许许多多过去世的佛,而那些佛如果不见法性就不会成佛,因为见性智慧是成佛的不二法门。有人会问:佛法不是释迦牟尼创造的吗?我可以肯定地回答:不是。释迹牟尼只是一位现时世界中的掌教传法佛,佛法并不是他创造的。释迦牟尼在未成佛之前也和其他佛一样,曾经历过无数世的(三个阿僧祗劫)福慧双修。佛经中说:释迦牟尼在学地先后拜师求法的佛共有22.8万多位。

佛称?如来?义,就是:?如法走来?——顺着成佛的道路,来到佛地。

俗谛的意思是世俗之智所认识到的相对真理,世俗智的认识对象是现象世界,即假象世界的各种事物的存在形式及形成条件、性质、种类、作用、生灭规律、相互关系等——即缘起法。

俗谛和真谛是同一个对象的两个方面的认识,即俗谛是现象的反映,真谛是本质的反映,两种认识并不矛盾,是对立的统一,在无分别的直觉中现象和本质,空和有的对立完全消失。认识的主体意识和客体也就像梦境一样完全溶为一体了。

下面简略地介绍几个佛教时基本观点;

一、四法印——佛法的四条原则。

1、一切有为法皆无常 ?有为法?指的是因缘合成之物,即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事物。如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生长、发芽,禾苗的形成除了种子,还需要具备水分、温度等多种因缘,眼识的产生,要靠客体存在,视觉器官正常,注意力不受干扰等条件。有为法指的是具体事物的运动变化,事物的变化是永不间断的,是即生即灭,今天的我已不是昨天的我,如果把此时此刻的我看成是一刻钟前的我,就是静止不变的恒常观念。一般人认为,人一生几十年最后生命结束才算无常,其实不然,人体细胞和思想意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进行着生灭交替的运动。无论是物质或者精神,无论宏观世界或者微观世界都逃不脱无常这条规律。

2、一切有漏皆苦。??指贪欲、仇恨、愚昧偏见等各种烦恼心情。这种烦恼能改变人性,丧失理智,故佛法称??、称??、称??。轮回中的众生如像苦海漂泊的帆船,烦恼就像船上的漏水洞,船一漏水,注定要沉人海底,很少有脱险的希望。这种烦恼??逢到适当防条件就会增殖,就像火种引起火灾一样。(见《具舍论》)金钱物欲使人变成动物,权利欲使人变成恶魔,色欲使人变得疯狂之类就是烦恼温导致人的精神品质下降的例子。

??指人的精神上的压抑负担,烦燥不安,痛苦失望,饥饿疾病痛苦之类的种种身心不愉快的感受。佛法认为轮回人生的本质是苦,生活中充满了苦,离不开苦。所谓的?幸福快乐?也都潜伏着苦,结局是苦。苦的根源是我执、法执、愚昧偏见,贪婪欲望;憎悟仇恨等等种种烦恼。所以说?有漏皆苦?。世间智慧都带有自私偏见,爱恨等情绪成分,所以称作。?有漏智?;世间的幸福都有不稳定性,欺骗性,增加烦恼性等故称?有漏乐?;世俗心为主导的善行善事都有自私、自利的成分,所以称为?有漏善行?等等。

3、诸法无我。诸法的??代表人和一切事物。??指人和事物,被称做???事物?的具体的?立自性??物质性?。不研究,不分析、笼统地称做??,称做??,称做??,但仔细研究分析,人是由物质身驱和思想、感觉、行为、主体意识等五种成分(五蕴)组成的。其中每一种单独成分都不是??。如果躯体是??的话,??就不会死,因为人的躯体可以长期保存;思想、感觉等精神成分也单独不能看做是??,那么人的被称做???独立自性?、或者?物质性?究竟在哪里呢?比如机器是由各种零件组装的,既然是?组装?,机器哪有?独立自性?可言?佛法深刻揭示自我和客观事物的无自性本质,目的是为了消除虚妄的我执和贪心。比如一个人看透自己曾爱得发疯的恋人是个零件组装的智能机器人时,就会放弃执著追求的念头一样。

4、涅槃寂静。?涅槃?是脱离诸种烦恼的意思。脱离烦恼就是超脱六道轮回之义。佛法认为在生命轮回中无寂静安宁快乐可言。只有根除烦恼、脱离苦海,才会得到爱恨息灭,身心安宁自在的

【篇三: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12-17-104

大方廣佛華嚴經(10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19981229 檔名:12-17-104

五十八面最後一行,復次可愛樂法光明幢天王,得普觀一切眾生根,為說法斷疑解脫門。淨莊嚴海天王,得隨憶念令見佛解脫門。最勝慧光明天王,得法性平等無所依,莊嚴身解脫門。自在智慧幢天王,得了知一切世間法,一念中安立不思議莊嚴海解脫門。樂寂靜天王,得於一毛孔現不思議佛剎,無障礙解脫門。普智眼天王,得入普門觀察法界解脫門。樂旋慧天王,得為一切眾生,種種出現無邊劫常現前解脫門。繼續看第八尊天王:

善種慧光明天王,得觀一切世間境界,入不思議法解脫門。

菩薩得到的法門,是觀一切世間境界。一切世間包括三種世間:有情世間、器世間、正覺世間,前面講得很多了。這一切世間我們都曉得非常複雜,《華嚴經》自始至

終為我們說明這些差異的現象,說得很多,而且會會幾乎都有多次的重複,所以這一部經,我們從頭到尾唸一遍,這些印象會很深,因為重複多遍。這是世尊教學的善巧,在種種不同意見當中,我們怎樣去觀察才能夠開智慧?這一切境界當中,有事有理,有性有相,有因有果。天臺大師在《法華經》裡面講十如是,展開為百界千如,那就是觀一切的良好模式。我們得到這個啟示,就曉得如何觀察世間。現代科學家也善於觀察,譬如太空物理學家,宏觀宇宙,觀察宇宙無窮大,這是一種觀法;量子力學家往小處去觀察,觀察一切事物無限小。所以今天的科技很明顯的走上兩個極端,一個是無窮大,一個是無限小,他們的觀察不能說不敏銳,觀察的結果也能夠令一切人滿意,可是為什麼不能夠解決問題呢?就是此地講的,他為什麼不能入解脫門呢?這一點我們學佛的同修不能不留

意,他們再弘觀、再微細地觀察,沒有把捨棄掉,雖然觀察到無我了,我也不可得,但是這個意念沒有捨棄,所以還是得不到解脫,依舊是凡夫境界,連個小乘須陀洹果都不能證得。我說這個話同修們要警惕,不能證果,此地講不能入解脫門,此地這個解脫門高,不是普通的,是法身大士的解脫門,脫離十法界,解除一切煩惱,這裡面佛家常講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脫離十法界,這是高的;最低的解脫是小乘須陀洹果,也是大乘圓教初信位的菩薩,這是最低的。從初信到十信,華嚴會上還沒有他們的地位,為什麼呢?他們沒有出十法界,不是法身大士;沒有入一真法界,沒有入華藏世界,這個不算是真的解脫。可是佛告訴我們,證得小乘初果,圓教初信位的菩薩,這個人已經斷三界八十八品的見惑,斷八十八品的見惑是是脫三惡道。這種人決定

不墮三惡道,但是沒有離開六道,在六道裡面人間天上輪轉,不會墮三惡道。我們聽了世尊這一番話,最重要的要相信世尊沒有妄語,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

,所謂如語就是所說完全是事實真相,佛所說的並不增加一點點,也不缺少一點點,真相是什麼,完全照事實說出,這叫如語。那麼我們想想,如果我們見惑還沒有斷,見惑裡面第一個身見,執著這個身體是自己,叫身見,也就是我執。有我當然就有我所有的,這個妄念就生起來了。所以佛法裡面的修證,最低的水平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有我就有私心,就有人我是非,就有貪瞋癡慢,就有三苦八苦,換句話說就有六道輪迴,所以證得初果的人,在大乘是證得圓教初信位的菩薩,我們就稱他作聖人。你看初果須陀洹,這是梵語,它的意思是入流入聖人之流,不是凡夫了。雖然現在還不能脫離六道輪迴,

但是距離脫離六道輪迴只是有個期限,佛說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就脫離了。所以諸位要曉得這叫位不退,三不退裡頭這是位不退,決定不會再墮成凡夫了。我們在一生修學過程當中,最低限度要證這個果位,你才算是有成就。可是八十八品見惑不容易斷,要以這個水平來說,我們這個時代的修行人,在一生當中能夠成就的,那真的是太稀有了,鳳毛麟角。一般人怎麼樣呢?只能說在佛門裡面跟諸佛菩薩結個法緣,如同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遇到佛法,也曾經像現前這樣的修學過,但是沒有拿到須陀洹的學位,還是流轉六道。這個事情我們在過去生中已經幹了很多遍,甚至於這個遍數已經數不清了,這一次碰到了再幹一遍,到什麼時候我們才會真正覺悟,才會真正回頭呢?難說。善導大師給我們講的總在遇緣不同,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我們生生世世每一次,真的是遇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4fc857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1.html

《华藏世界一真法界大雪海遍照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