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小说语言艺术特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1 16:37: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王蒙小说语言艺术特色研究

摘 要

我国当代文坛中,王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家。提到王蒙,必然绕不开他的作品《杂色》,深刻的思想内涵、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在文学中产生巨大影响。在语言方面,王蒙通过隐喻性、哲理性的语句,将语言和内容完美结合,产生了独特的化学作用,呈现了全新的艺术表现方式,而作家的语言特点,大都是作家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追求影响。

关键词:杂色;小说语言;文学艺术

著名作家王蒙于1934年出生于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进入青年团,从事文学创作工作。在他22岁的时候,创作出《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一鸣惊人,随后也因此被划为右派。经历过文革岁月,后来获得平反,仍然坚持创作,紧随而来的《坚硬的稀粥》、《青春万岁》、《春之声》《恋爱的季节》等纷纷面世,在国内外掀起巨大风暴,获得广泛关注,因此荣获国内外多项大奖。在鲜花和掌声包围下的王蒙,并没有就此沉溺,而是追求创新,努力在语言上寻求突破,孜孜不倦地书写,被文坛称为“长亲属”。

作品《杂色》于1981年发表,立即受到广泛关注。从思想内容来看,这部作品和王蒙的其它作品相同,都是通过对社会现象背后的严肃思考,对人性的深刻探析,处处显示出王蒙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子和思想内涵。但是,从艺术的表现形式来看,这部小说又具有明显的特别性,在文学创作中独树一帜,开创了小说艺术表现的新篇章,和王蒙以前的作品都不一样,成为了作者对艺术手法探究的代表作品,阐述全新的理念。

一、《杂色》蕴含的思想内涵

《杂色》中讲述的是一个没有稳定性、荒乱不堪、流离变幻的人生故事,当然并不代表这成为了作品的审美目标。《杂色》中描述曹千里和他的马的各种各样行为或者心理情绪,都是为了创造一个精神不振的人物,一个被社会扭曲灵魂的当代知识分子角色。通过这一形象的艺术创作和加工,使得读者感受到真实存在的社会历史。对于曹千里的精神面貌,没有办法用具体词汇描述出来,主要是因为太过复杂,也符合王蒙创作中坚持的“杂色”运用。在作品中,王蒙采取“表情分类”的办法来为曹千里做个画像,可是又将形象表面化。最为关键的是,在曹千里破落的行为表情中,还会隐藏着更为深刻的什么东西呢?难道没有心理、情感或者精神吗?尤其当曹千里在进山时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为了能够对曹千里有客观公平的评断,需要采取一种简单而又接近作者创作本意的方法,即为“以马度神”。回想曹千里所有的那匹马,在最初的时候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混合灰色的,或者和那匹枣红色的马一样,活灵活现、精神饱满、昂首长鸣,如果主人用鞭子抽打它的屁股,就会一蹦一跳地奔跑,将骑行的人摔在地上,可是,在长期的鞭打中,会使它逐渐失去精气神,更不能再放归山野,更不可能“跌一个粉身碎骨”,就只能随着时间而变得萎靡不振,变得“萧萧然”。这种没有活力的马,尽管没有了最初难得的品质,却也“得到了安全刀”。这匹马也就成为了曹千里的精神世界变化,王蒙看似在写马,其实在写人,成为了非常精彩的艺术方法。这种写法,也使读者感受到在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也陷入了尴尬的社会地位,形成一种极为可悲消极的个人性格。

那么,曹千里的马到底是如何的呢?如果能够理解这匹马,也就能够进入曹千里的真实精神世界,体会到他的心态变化。从整体来看,这匹马的反映较为迟钝,对于痛苦能够独自忍耐,并安心于眼前的糟糕状态,无所反抗,总之是一匹“疲倦的、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的受伤的马”,一匹经历了世间沧桑的马,一匹为人们工作毕生给人安全感的马,一匹稍有愚笨却又看起来极为残酷的烙印的马,一匹在骑行中自我牺牲的马,成为了曹千里酒醉后的剽悍神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匹马成为了一个真实的曹千里,一个才华横溢,充满幻想的知识分子曹千里,现在成为了一个人生低谷没有办法的曹千里。

在进山中,曹千里成为了一个极具艺术代表的人物代表,他的人生道路充满坎坷,在不同时期内表现出强烈的孤独感,从而在遇到人生低谷中只能任由摧残,他卑微的态度来迎接自己的世界,在漠然的同时,也表现出和周围环境不相符的孤傲,有时还会怀念古人的雅趣;由于他是曹千里,也只能骑那样一匹叫做马的马;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需要找到合理的理由,他不断地安慰自己,又不断地为自己创造一种可悲的快乐,在与那匹马相依为命的日子里,能够在老马那里找到自己存在的合理性。曹千里属于一个迷失到自己,而又想方设法寻找自己的人。真实说来,他没有办法找到那个最初的曹千里,原来的那个曹千里已经不存在了。这种状况是由客观的历史因素产生的,但是,曹千里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现实残酷性。在特定时期内的曹千里,能够表现出历史情况下我国知识分子的整体心理,但是这种心理蕴含着一种苍凉感和凝重感,在不可思议的同时又是那样真实,使人在现实与幻想中游走。

《杂色》讲述了曹千里一系列心理情感历程和情感幻象,都是很真实真诚的存在。作者讲述的很真诚,而曹千里也确实是真实的。他没有任何掩饰做作之嫌,所想所做也都是他真实内心情感的揭示和表达。他的这种真诚又极具可悲可叹的色彩,即他越真诚,就越能够反映出当时时代的悲剧色彩。因为他越真诚,就离自己的个性化越来越远。透看整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曹千里在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生活历程中依然具有一个作为知识分子的真诚,理解了他如何结合一个特定社会的荒谬而构成一个富有生活容量及思考价值的艺术真实体系框架。

二、分析《杂色》中的语言特征

(一)隐喻的手法

作为一种比较古老的修辞方式,隐喻的英语表达为“metaphor”,“隐喻”这个名词起源于希腊中的meta与pherein。隐喻属于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是一种事物的特点被另一种事物取代,从而实现两种事物的转换。直到现在的文学创作过程中,隐喻都被广泛使用,并进一步艺术化。王蒙所著的《杂色》中就成功运用了隐喻的艺术手法,成为了现代文学创作上的一次突破,在描述曹千里与老妈全天的艰难形成过程中,使读者的感受发生很大变化,将书中的曹千里和老马与当时社会下的苦难中国相结合,实现了从此物到彼物的转换。对于曹千里与老马艰难的遭遇描述,正如处于苦难时期的中国,有借此言它的效果。而且,曹千里与老马是属于“异质同构”的关系,换一种说法也可理解为,曹千里就是那匹老马,而那匹老马也就是曹千里。所以,他们都能感受到“同样的力量,同样的紧张,同样的亢奋,同样的疲劳和同样的痛楚”,“不是他骑着马,而是马骑着他”,把曹千里转换为那匹老马,那匹老马转换为曹千里,实现了一个完美隐喻,同时,又将这种人马融合的形象转换成为处于灾难里的中国。大小不同的隐喻形象间,还存在不大不小的中级隐喻形象,诸如在曹千里走过草地的时候,天气变化无常,由原先的天气晴朗,转变为狂风大雨,然后转变为阳光明媚等,这种天气的骤然变化也包含了深刻的蕴意。王蒙采取了“你的善良愿望立刻就被否定了”,和“又是一个突然”等句子来诠释,暗示读者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所特指,作者很可能是指文化大革命或者反右运动等历史事件,总之,草地天气的变化成为了社会历史时期变化的一种暗示。在文章里有“河水”出现,并出现两次“狗”,分别为白狗和黑狗,还出现了一条“蛇”等等,这些所有描写动物的片段都不是单纯地动物介绍,而是采用隐喻的方式,来实现以此物来言彼物的目的。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中,我国会存在很多“狗”“蛇”等一些人物。当然,作者除了隐喻一些不好的事物,也会隐喻一些好的事物,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诸如那个供销社女售货员染过的眉毛,就是在隐喻一种美好的生活。如此一来,《杂色》就集中了大小不同的隐喻,创造了一个隐喻体系,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在这些隐喻体系中,读者能够理解和想象到当时社会的真实历史,增强社会历史内涵。在中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如果想要呈现一个已经过去的残酷时期,可以选择隐喻的艺术形式,能够运用简洁、含蓄的表达方式来达到目的。隐喻可以为文学创作增添无限的魅力,营造一个瑰丽的世界,王蒙就是利用隐喻的独特艺术,而实现自由发挥的空间。关于对文学中隐喻的探究,目前只停留在这个阶段,具有的诠释还需要以后的不断研究。

在《杂色》的创作中,王蒙采用了比较擅长的隐喻语法,这种艺术表达方式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差异中寻找相似性。小说中的人物对于王蒙来说,都是陌生的、全新的,仿佛第一次见面,之后就会采取平常熟悉的方式来进行表现。如此,就能够将熟悉与陌生相联系,由陌生变为熟悉,读者也可以体验到人物本身的心理、思维和情感等。诸如当曹千里看到牧场中原始树段钉起来的房间时,看到书上写道:“从第一眼看到这几栋房子起,曹千里就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特别温柔特别庆幸的感觉。好像会见了一个失去联系多年的老朋友,好像找到了一件久已丢失的纪念品,他想起儿时,想起狼外婆的故事和格林童话,想起神仙、侠客、兔子、小鱼、玻璃球、蟋蟀和木制手枪……”[4]。为了将陌生的人物转换为熟悉感,王蒙采取了十一种熟悉事物来描述,读者顿时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熟悉感。在隐喻语法的运用中,增强了艺术魅力,并不是简单的话语转化,而是两种不同感觉的变换,通过这种转换,来使读者理解一种陌生、不熟悉的情感或者感觉,顿时成为了容易理解的情感,更好地表现出描述的人物,突出其实际意义。王蒙对于这种方法的运用较为广泛,不仅在《杂色》中有体现,更在其他作品中也有较多体现。总之,隐喻成为了《杂色》的艺术升华方式,作者在对历史文化的描述中转移到一个过去时代的感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王蒙的文学地位,成为了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作家。从某种含义上来说,王蒙对于隐喻的运用能力要比提出的意识流方法高。

(二)哲学性语言

《杂色》中蕴含的哲学理念成为了小说中的典范。分析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到是王蒙于1980年的美国依阿华完成的,当时正处于寒冬,也算是一次“对严冬的回顾”,在作品中描述的情节很多都是来源于生活,甚至从中可以看到作者的个人经历,所以这个回顾是饱含深情的。在这场回顾中,作者通过生动有趣的感性人物,来揭示背后隐藏的深刻哲学思想,属于一种寓意性的抽象。尽管《杂色》中包含非常多的人生哲学,可是最重要的还是对人生“相对论”的探索,指出事物“变动不居”的发展规律。所谓的相对性并不是非机械性,而变动不居也不是纯粹地静止不动,属于王蒙在生活经验中形成的理念。诸如在小说的开头,就提出“安全”和“不安全”的人生相对论,对于骑老马安全还是不安全的问题进行探究,认为在失去一切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安全感,而有了安全感就代表着拥有一切,失去安全感就什么都没有了。这种奇妙的感受也同样存在于我们平时的生活里,对于这样的矛盾思想也一样烦恼,当失去所有的时候好像不安全,要知道当所有失去的时候其实是安全的。这部作品中广泛存在这样的人生哲学,仔细寻找会发现诸如“过程”和“目的”、“欢乐”和“惊险”、“积极”和“消极”、“平凡”和“伟大”、“空虚”和“充实”以及“动”和“静”等等。但是,其中最深刻的就是在探究“挫折”和“新生”的人生哲学问题上,也成为了整部小说的一个主题。不管是曹千里还是老马,都受到了不平等的对待,曹千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杂色的马是真实的马,能够日行千里的良驹,可是他们却浑身伤痕,被生活折磨摧残,处于贫困的境地,在这种悲惨境遇面前,聚集着他们的能量,所有都会发生变化,变成为了绝对的,不变成为了相对的,曹千里在穿过“草地”,经历了狂风暴雨的冲刷后,迎接了明媚阳光,享受到片刻美好体验。当曹千里在“独一松”喝马奶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番波折,先是喝饱,后来感觉到撑,随即快要将肚皮撑破,几乎死掉,接着醉酒,后又清醒,他明白了自己始终都与人民站在一边的,迎接瑰丽壮观的景色,那匹老马也重现活力。因此,挫折成为一种磨砺,一种苦难,也成为了能量的汇集和提升,成为了开启新生活的钥匙。当一个人遇到挫折的时候,就需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赢取最终的胜利,迎接光明世界。

(三)丰富的语言,表现出意识流

  《杂色》的描述中没有体现出曹千里的价值性,这种价值的缺失,使得这部作品的思想内涵成为了王蒙在篇头给出的那句“对于严冬的回顾,不也正是春的赞歌吗?”王蒙的这个回顾是韵味深远的,尤其小说中采用的文章构造,使得这种韵味性回转的余地。

作为一个小说家,王蒙主观地忽略自己的小说创作意识,而且还倡导不需要将按照小说的路数来写。在这种创作思维引导下,王蒙的写作更加自由,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天马行空的语言表达,却又在某种约束范围内。在不经意的语言中,寻找着一种严肃形式,也使《杂色》成为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作品,也描绘出了王蒙想要写的小说,开创了小说写作的新天地。

阅读整部小说,能够感觉到《杂色》在描述过程中有浓厚的隐含性,不管是整体还是部分,都有明显体现。并且,对作品隐含性和广泛性的运用程度也是较为广泛的,在以往的小说中也很少出现,况且,这样较少情况在作品《杂色》这样独特形态小说中出现。

尽管《杂色》看似随意的笔触,显得游刃有余,但是仔细阅读之后,就可以发现包含了王蒙认真挑选和精心选择的迹象。在《杂色》中对鞭打马的情节进行描述,曹千里想象道:“……那么鞭打一次它就会迟钝一次吧?那么,皮鞭再乘上岁月,总有一天枣红马也会像这一匹灰杂色的老马一样,萧萧然,噩噩然,吉凶不避,宠辱无惊的吧?”这种描写属于一种以马写入的手法。文章中又对鞍子进行描述,有小小的蚂蚁、有抵抗干旱的植物、有放置不用的铡刀、有马过河的专心、有曹千里的虚幻想象、有曹千里幻想自己成为了一个被追逐的猎物、有木房子的怀念等等,所有包含心理状态的细致描述都使人一种强烈的感悟,仿佛提醒读者要认真品读。这也就成为了细节描写独特的魅力。所有微小的细节描写,若是独立来看的话,它所蕴含的意义是有局限性的。可是,如果将所有细节都统一来看,感觉就像是漫天细雨一样滋润在作品的每一区域。

整篇小说只写了曹千里进山中的情况,这个过程中描写的每一个场景都非常精彩,从渡过塔尔河、经过“补锅匠”村庄、走过戈壁滩,穿越狭长的溪谷等,但是,西北方向的天空阴云密布,就带来了冰雹,冰凉的雨、炙热的阳光照射,后来出现了饥饿的困扰,最后喝醉酒等等,从这些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使敏感的读者感觉到主人公进山的真实含义,就是成为了人生经历的一种隐射,也可以说,是作者故意要向我们表达某种思想哲理,教会我们一些道理。但是,这也不属于曹千里自我价值的体现,只是属于人物在人生经历中歪曲的自我价值实现,和曹千里自己没有重大关系,当曹千里在进入山的途中引发的想象、体验、情绪和自我安慰等,使每一位读者感受到一种别样的人生滋味,体会到不同社会时期的艰辛。

(一)融合文章语言内容

王蒙的小说具备独一无二的独创性特,它领风气之先与众不同。当评价他的小说时,我们不要机械地忽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联系。他的这种写作风格的诞生,绝不只是流于形式的与众不同。虽说他的小说模式有相对较单一的劣势,但是它富含浓厚的文学寓意以及深厚的感情色彩。不可忽视的是,王蒙小说最大的优势正是体现于此,其也表现出了真正的中国化的意味。并且他一直注重从生活的观点出发,以之作为其作品文学的最大参考点,这完美的表现出了他对于文学的尊重。更是恰切的反映了他的文学作品的鲜明根本的特点。与此同时,他也给自己的作品的评与论提供了更鲜明精准的解析立足点。换种说法,即评论者能更容易找到自己审视理解其作品的角度,以便更精准完美的体会作者感情色彩以及表达的内容。论及此处,不禁想起我们评论者更应该整理出适合的文学判断评析的参照点以及原则。这样更有利于精准的评价《杂色》,并为全面透彻理解王蒙小说系列的创作奠定基础。对于评估解析王蒙小说这块儿的,可以这样说,如果评论者缺乏对中国社会的真正理解,那么他将很难体会王蒙小说文学。或者说的更严密一点,即一个真正深入研究王蒙小说的评论者必将了解新疆,懂得伊犁河谷,研究那里的文化状况。只有真正懂得了其生活文化状况,才能设身处地的了解理解以致与作家产生共鸣,进而才能洞察到其内在感情和小说想表达的最本质的东西,这就完美的印证——生活是创作的来源。一直觉得,就小说而论小说,这个层面是极其狭窄的,很难精准体会小说感情。因为它不仅是小说中单纯的文字,首先更是一种生活体验,一种生活认知,一种生活感觉,更是一种揭示生活韵味的作品,里面饱含生活的回忆,各种喜怒哀乐更是掺杂其中。

(二)探究语言特征的形成原因

(1)生活经历

在小说研究领域中,最不可轻视的就是忽略作家的生活经历的问题。只有注重出现在他们生活历程中的素材,才能更好地评析小说文学。而如今在研究王蒙小说过程中,一些评论家往往忽略其在新疆(尤其伊犁河谷)多年的生活历程。而恰是这段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给他的创作带来了与众不同不可复制的灵感,以致引起非同一般的影响。至少可带来以下几点影响:

强化和深固了他对底层人民的认知和感受。底层劳动者——“人民”一词在他的小说中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体鲜明的内容,讲述了在历史阶层关系中处于底层的人民的苦与乐。《杂色》、《在伊犁》抑或《在伊犁》的代序与后记,都能见证他的这种难能可贵的意识——人民,自然的存在于其作品之中。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流露,最本质的意识并不是刻意就能表现出来的。王蒙对于伊犁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虽说不能陈述他的一模一样的原话,但对他的大概意思印象很深刻。大概意思是,每每他回忆和对别人谈论起在伊犁的生活时,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所有的温暖回忆,其中饱含对伊犁人民的想念。以致每次都会和家人谈论这个,快要演变为永久性的话题,并且每次谈起指示,总是慷慨激昂,兴奋不已,不但不会因为时间太长而忘记,更像是随着时间越酒,感情越深,那种经历更加难忘,在自己的生活历程中更是越发凸显。他的一番话语,流露出其对那块土地上的劳动人民的温暖回忆。我想这不只是时代的作用,更多的应该是底层劳动者的美好与慰藉。毫无疑问,那个时候王蒙也有忧患,更有那个年代的思量。这种情况就现于我们正在谈论的《杂色》。不禁一颤,这种深刻的人生经历,在他的创作历程中带来精妙灵感也不足为奇,以至让他的作品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新疆文化对他的影响自然也不可忽视。这种无声无息的影响总是会潜移默化的深入其个性,生活心态以及情感之中,甚至是人生观,价值观,感情表达方面等至为重要的人格之中。必不可免的自然渗透到其小说创作过程。值得一提的是,会说维吾尔语的他竟然是北京籍的汉族人。这一切得益于他的勤奋好学品质,更好的是,他的这个技能为其搭建了通向维吾尔族人内心世界的思想感情桥梁,强大的学习能力也让其更快兼容了维吾尔的民族文化。譬如小说中他的幽默,机智,情感流露等都富含新疆文化色彩,以及他的独特的人生观形态,那种自我的情感表达无不透露新疆文化。由此可看出,倘若研究者忽略了王蒙创作的灵感素材——新疆生活历程、文化影响、作者情感变化历程扥,将很难真正研究透彻王蒙小说文学。

(2)对艺术的无限追求

王蒙注重生活,是用心体验,用整个生命珍惜。他一方面强调逻辑与理性思考,另一方面又推崇艺术感觉,追求艺术。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就算描述极其抽象复杂的艺术思维形象时,不会忽略其逻辑思维方面的作用与影响,而是夹杂合理的逻辑,运用较好的推理能力,给以适度的说明和强调,进而让抽象的艺术更好更直观的表达出来。因此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宽广的思想兼容量,也正使得作品更加深邃睿智明了透彻。不可否定的是,一些知名作家也给予了王蒙很大的肯定。譬如作家阿拉提·阿斯木说,在当代中国,王蒙是第一位站在文化的高度、精神的深度、爱的广度介绍维吾尔人的作家。他的众多的作品可以证明这一点。维吾尔族诗人乌斯满江也认为,王蒙真正写出了维吾尔人的灵魂。一些评论家认为,新疆经验已转化为王蒙的人生哲学、生存智慧、思想理念、价值取向,自然也贯穿在他复出后的整个创作的主题和立意、艺术构思和语言风格之中等。由此可看,王蒙的认可度还是挺高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3f29fcc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0.html

《王蒙小说语言艺术特色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