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口头禅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慎用口头禅
“跳槽”原是青楼语,谓指妓女觅新欢
跳槽了吗?在眼下,这是一句很平常、很普通的话。其意思也很明白,那就是,你炒没炒老板的鱿鱼?你是不是还在原来的地方工作?但在明清时代,这句问话却含有狎邪之意,相当不雅。
徐珂的《清稗类钞》对跳槽给出了非常确定的解释:原指妓女而言,谓其琵琶别抱也,譬以马之就饮食,移就别槽耳。后则以言狎客,谓其去此适彼。意思说得很明白,最早这个词是说妓女的。一个妓女和一个嫖客缠绵了一段之后,又发现了更有钱的主,于是丢弃旧爱,另就新欢,如同马从一个槽换到了另外一个槽吃草,因此,这种另攀高枝的做法被形象地称为跳槽。与此相佐证,明代冯梦龙编的民歌集《挂枝儿》里就有一首名叫《跳槽》的歌,歌中的青楼女子哀婉地唱道:你风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两情深,罚下愿,再不去跳槽。妓女与嫖客互诉衷肠,最终达成的协议就是再不去跳槽。至此,跳槽意思已经非常清楚,那就是专指风月场中男女另寻新欢的行为。
今说“哇塞”表惊叹,其实原意是“我操”
哇塞,你今天可打扮得真漂亮!”“哇塞,姚明又扣篮了!”“哇塞,今天可真热啊!这些经常挂在年轻人嘴边的话,说者没有觉得什么,但是听起来还是很刺耳的。如果他们知道了这个词的来历,估计会感到羞愧的。
哇塞原是闽南方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在台湾流行开了。最早传入大陆应该是在80年代初,首先流行于开放的沿海地区。其中,就是第一人称代词,而则是一个表示性行为的动词,大致相当于北京话中的等不文雅的词。这样一个主谓词组,它的宾语省略了,但是意思还是很明确的。
造成这个不文明的口语传播开来的原因在于,一些影视传媒机构的不负责任,一些影视明星的刻意模仿和一些年轻人的盲目跟风。他们根本不知道哇塞是什么意思,只是主观地认为是一个叹词,哇呀哦哟呜呼差不多,仅仅是表示惊叹而已。所以,不管男的女的,也不论老的少的,赶时髦般地抢着用,开口闭口就是一个哇塞
还有一些人,看到别人不说这个词,就嘲笑人家土得掉渣儿跟不上时代潮流实在是不应该。更让人觉得不好意思的是,一些女孩子在大街上打招呼也会大呼小叫地用,真让人觉得难为情。
“劳燕”最惯是“分飞”,长难聚首表伤感
如今,好多人理解劳燕纷飞为辛劳的燕子纷纷飞起。其实不然,如果人们知道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这句古诗的话,就会知道自己从前的误读。原来,劳燕代指伯劳和燕子两种鸟类,是伯劳的简称,和辛劳无关。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去,因此,它们的姿势是分飞而不是纷飞
伯劳俗称胡不拉,是食虫鸟类。大都栖息在丘陵开阔的林地,为我国较为常见的鸟类。因为较常见,所以也就被写进了诗里。和伯劳一起走进诗里还有燕子。譬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这样的句子: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劳飞燕各西东。
在传统诗歌的天空下,伯劳匆匆东去,燕子急急西飞,瞬息的相遇无法改变飞行的姿态,因此,相遇总是太晚,离别总是太疾。东飞的伯劳和西飞的燕子,合在一起构成了感伤的分离,成为了不再聚首的象征。
此“五毒”非彼“五毒”,“五毒”原来是良药

五毒俱全,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会用的词。一个人如果称得上五毒俱全,那么此人就堪称死有余辜但是,五毒到底是什么,却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堪称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吃、喝、嫖、赌、抽,有人认为是坑、蒙、拐、骗、偷,有人认为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而真正意义上的五毒却和这些没有任何关系。
真正意义上的五毒是指五种主治外伤的五种药性猛烈之药。《周礼·天官》说:疗伤,以五毒攻之。这里的五毒就是石胆、丹沙、雄黄、礐石、慈石。在这五种药材中,石胆主金创、诸邪毒气,丹沙主身体五脏百病,雄黄主鼠瘘,慈石主周痹风湿。一般认为,所谓的五毒并不是每种药材都有剧毒,譬如丹沙、慈石并无太大毒性,但是五种药材通过加工之后合成,其药性就极其酷烈。具体的作法是:将这五种药材放置在坩埚之中,连续加热三天三夜,之后产生的粉末,即是五毒的成药。此药涂抹患处,据说有相当的疗效。很显然,五毒之名虽然张牙舞爪,面目狰狞,但却有救人性命的效能。说是五毒,却可以毒攻毒,最后却成了五味良药。
“倒”的只能是“楣”,“倒霉”自当为误用
倒楣当然不是好事,但更令人尴尬的是,很多人误把倒楣倒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误用,其原因就在于不知道倒楣一词的真正来历。倒楣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太长。据考证,该词大约出现在明朝后期。
明朝因袭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成为当时读书人出人头地的唯一门路。般的读书人要想在科考中有所斩获甚为不易,为了求个吉利,在临考之前,有考生的家庭一般都会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以此为考生打气壮行,时人称这根旗杆为
依据当时的惯例,揭榜之时,谁家的学子榜上有名,原来自家门前的旗杆可以照竖不误,如果不幸失利,该考生的家人往往就会把自家的旗杆放倒撤去,叫做倒楣。后来,这个词被愈来愈多的人用于口语和书面,直到现在。在运用这个词语过程中,人们常把这两个字写倒眉倒霉,这当然是由于不懂得它的来源的缘故。
“衣冠禽兽”原义褒,官府兽饰别等级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鸳,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老百姓对为非作歹、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称其为衣冠禽兽。其贬义之称,最早见于明末陈汝元所著《金莲记》一书。清代以后,衣冠禽兽一语遂用做贬义,泛指外表衣帽整齐,行为却如禽兽的人,比喻其道德败坏。
“冠冕”并不皆“堂皇”,冠冕有别分贵贱
冠冕堂皇是一个成语,比喻外表很体面然而实际并不如此。但在古代,二者的词义所指并不太一样。
帽子古代称首服,在古汉语里第一个意思就是首服的通称。古时,人的社会身份不一样,也就不一样∶庶人戴的为缁布冠。缁为深黑色,缁布冠就是深黑色的布所制的帽子。

而大夫和士戴的是玄冠,用黑缯制成。玄也是一种颜色,是浅黑色。冠的第二个意思是冠礼。冠礼是男子的成人礼,士二十而冠。与冠相比,冕的地位要高得多,冕为首服之最尊者。冕的大致规格如下∶上面是木板,木板外包麻布,上面是黑色,下面是红色。一般来说,只有天子、诸侯、卿大夫才有资格戴冕。
因此冠冕虽然连用,但二者却有严格的区分,冠和冕内部又有很多差别,所以冠冕并不皆堂皇。
“笑纳”并非笑着纳,今意全与原意反
中国自古就号称礼仪之邦,说话讲究一个字。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逐渐远离了繁文缛节,一些文明礼貌用语也渐渐在我们的生活中隐去,但偶尔看到和听到的却常常是误用。
比如笑纳一词,接受收下之意,则是嘲笑哂笑之意。笑纳的意思是说,自己送给对方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对方笑话了。所以应是自己送礼物请对方笑纳。而有人把错误地理解为高兴,是因为高兴而笑,所以会说对方送的礼物自己笑纳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3a6cbf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e.html

《慎用口头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