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18 08:24: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中学生在课堂中沉迷于手机的问题

言: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传递信息最方便、最快捷的现代电子工具。手机普遍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学生也逐渐成为手机一族。但社会上对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有不同的声音。手机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适度和适时的享受手机可以缓解生活和学习上所带来的压力与烦恼。但是过度的沉迷很可能会导致学业荒废,身体出现健康问题,家庭出现父母子女不和等问题的发生。因此,基于沉迷手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问题关系到祖国新一代接班人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安定。本文旨在通过借助于对文献法所获信息的分析和整理,进而对目前中学生玩手机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对导致中学生沉迷手机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沉迷手机所带来的双重性影响提出一些相关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  手机  影响  学习  解决

 中学生沉迷于手机的现状

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随着手机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校园中,它给人带来了深思——对于现代中学生而言,手机到底是利是弊有些中学生因手机生活的丰富多彩,即使是上课也沉迷其中,说他们是“机不离身,身不离机”,一点都不为过,手机“网上在线”成部分青少年生活常态;据了解,拥有不止一只手机的甚至还不在少数。而一半以上的家长对此表示支持。而从打电话、发短信占了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最大比例这点可以看出,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的确发挥了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同学、家人,尤其是在住校生和其家人之间,起着关系润滑剂的作用,促进了同学间的关系和谐,家人间的互相关爱。

但是,13.2%的中学生主要将它用在了玩游戏,这一点,绝不容小觑。适当的玩游戏是没错,可以调剂同学们的紧张生活,可以说,好处多得数不清。而像这13.2%的中学生则属于沉迷游戏,因游戏而染上了“手机瘾”,荒废学业不说,长时间使用手机,对身体也是极大的伤害。一直从事辐射微波研究的权威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职业卫生、毒理学博士生导师金锡鹏教授认为,手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是已经得到证实的,但是关于使用手机会不会导致脑部肿瘤目前还没有定论,而国际上很多专家却认为,手机在发射微波的同时也存在“极低频磁场”,一定强度的极低频磁场有可能引起白血病和肿瘤。 

因此,有将近一半的同学每天使用手机在两小时以上,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面对手机功能来势汹涌的发展,中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自我控制差和意志力薄弱,面对手机上的各种诱惑缺乏自我调控能力,再加上其生活阅历肤浅,缺乏对美丑善恶的正确判断能力,因此很容易沉溺手机之中,有的学生因此而荒废学业,并且有的学生由此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让不少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伤透了心,并且,也让不少的老师因自己的学生沉溺于手机之中而感到痛心。而中学生为什么会沉溺与手机,有及复杂而又深刻的原因。

中学生沉溺玩手机的原因

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快的发展,上网聊天,听音乐,看电影等等,对于中学生的诱惑也越来越大。中学生难免不受影响。

()手机自身的因素

手机上网有其吸引人的许多特点,如新鲜感、可操作性、虚拟性等。其中最吸引人的特点是它的虚拟性。在手机网络的虚拟环境中,人的内心准则和社会规范的制约性大大削弱或不复存在,人们的手机上行为表现出一种解除抑制的特点,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做出许多平常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中学生在家受父母监管,在校受校规校纪及老师的制约,一旦玩手机上网就觉得真正进入了自由天地。这种感觉是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寻的。另一方面,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黄色、暴力内容,这对正处于长身体的中学生来说,是一件最严重的事。

(二中学生自身心理因素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心智方面并不成熟,好奇心及其强烈,攀比和比较心理比较严重且自控力差。沉迷于手机的中学生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1.缺乏沟通:由于当今社会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样一来,在他们的交际圈中,普遍缺少朋友,及玩伴也少,在加上有部分中学生与家庭关系的紧张,无法与父母沟通,于是在他们心理无形中增加了一种包袱。因此他们只好把手机当成他们的倾诉对象了。    

 2.逃避现实:现实生活中,不少的中学生都存在升学、考试等等压力,使他们面临家庭、学校方面的约束和限制,有些家长要求自己的子女按照他们的意志去遵从,这就让他们感到失去了真正的独立,久而久之,孤独感、压抑感便向他们扑面而来。而手机和网络中虚拟性和互动性正好弥补他们逃避生活的不足,找到自我认同、自尊、自我价值等心理需求。这些虚拟的满足往往正好消除他们原有的孤独感、这样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虚拟的手机中去,把手机当成他们最好的避风港湾场所了。 

  3.自制力差:中学生自制能力没有成人好,更有部分自制力差的中学生,被这多姿多彩而又充满迷惑力的手机世界所深深吸引住并不能自拔,长期以往,这些中学生也就成了手机的主要成员了。 

()家庭教育的不称职

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孩子身上所犯的错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家庭的教育不称职,即父母的教育不适当或者是并没有对孩子给予足够多的关心。

对于生活在离异家庭或者是父母无暇家庭的中学生来说,由于平日的生活中缺少了父母的关爱,他们往往会诉诸于手机来进行QQ好友倾诉,一些QQ好友可能会向其推荐一些比较前卫的游戏,或者是扬言只要无聊或者郁闷玩会游戏时间就过去了,而且玩游戏所获得的胜利感可以使不快的心情消失无踪影。

 另一方面,教育方式的不恰当也会导致孩子叛逆心理越发严重。例如当父母亲发现孩子沉迷手机时,不是细心地教导,而是棍棒相加,恶言相向。这样会使得孩子不但不会改正,反而有可能会与父母对着干或者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会疏远,甚至有可能会从此沉溺于手机中,虚度了自己宝贵的一生。

()学校方面的因素 

在提倡素质教育、尊重个性、讲求平等多元的今天,在学校里,教师依然以分数取人,没有改变应试教育的束缚,这种制度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学生的思想,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而手机的平等性、互动性、无约束性、彰显个性等特点,给中学生带来强大的吸引力和满足感。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也有很大原因。由于当前有不少教师还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总喜欢各方面表现好特别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由于在课堂上同学们也有喜欢长相好,人缘关系不错等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的倾向,一些同学如果相貌平平、不善言辞、胆小害羞、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如意,即使能大胆发言,积极参加讨论,也可能不被重视,甚至遭人白眼。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产生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失去自信心,自我调解能力得不到发展,始终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都是失败和对自身的否定,自己的学习价值得不到实现。因此,其自由、乐观的心理和行为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而在手机网络上学习、讨论,由于人们的长相、性别、人缘等外在力量都没受到限制,从而使每一个学习者都真正以平等的身份,凭借实力来赢得肯定,实现主体性的发展和表现。

这些多种多样多方面的因素掺杂在一起,导致了中学生散漫学习,沉迷于手机的最重要诱因。

玩手机对中学生的双重影响

() 有利影响

1.缓解学习压力、放松因烦恼而被扰乱的心情

玩手机是一种娱乐休闲方式。适度、适时的玩网游可以帮助中学生缓解学习上的压力。特别是当学习学到不能再学下去时,即看到书本就想弃之或者头脑不灵光时,此时可以稍微的玩一下手机,这样可以转移注意力,来自于游戏上的轻松愉悦感也可以缓解来自于学习上的反感。

2.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

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他也能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3.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

(二)不利影响

1、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完成

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过度的沉溺于玩手机,这样会使得中学生过度的集中于手机世界中,而无暇顾及与周围的人或事。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要想在自己的学业上取得良好的成绩,为自己的未来打造好良好的基础,就必须以一种坚持不懈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业。而如果过度沉溺于机,渐渐地就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感,从而就会影响自己的学业,进而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作用。

2、加剧家庭矛盾,影响父母和子女间的关系

中学生因过度沉溺而导致中学生学业荒废,从而父母有可能会因教育的方式不恰当而导致和孩子间的关系出现问题。例如有些父母可能一开始由于孩子对手机的沉溺而荒废了自己的学业,父母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期望被辜负,沉溺手机的孩子可能会成为左邻右坊议论的话题,从而一气之下可能会对孩子采取过激的方式,例如棍棒相加,恶语相向。这样会使得家庭原本的和睦氛围被破坏,孩子可能会离家出走,甚至痛恨学业走入歧途,从而导致家庭矛盾加剧。

3、社会犯罪率提升,影响社会风气

有些玩手机的中学生的人可能因为玩手机接触到一些不良的信息,例如黄色信息,暴力信息等等,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巨大,还有可能产生犯罪。这种现象在现今的社会中时有发生,例如有些缺钱的沉溺网游者在晚上的时候可能会持刀抢劫或者是骑摩托车半路抢劫。从而导致社会犯罪率上升,给一些人造成了财产损失,甚至是生命安全会受到威胁。

四、缓解当前中学生玩手机问题的相关措施

1、中学生自身

对手机的自控能力主要是指在玩手机时一定要做到控时,控量。要提高自我的自控能力,可以为自己制定一定的时间计划表,也即规划好玩手机的时间。如果在自己觉得控制不住时,可以出去走走或是做些体育运动。另外也可以在自己有空闲的时间时,可以看一些课外书或浏览每天的报纸杂志,这些都可以帮助自己转移对手机长期所形成的依赖性。只要自己把这些自控的方法当成是一种奋斗目标来对待,并且长期以往的坚持下去,在逐渐戒掉网游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2、家庭要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

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教导犯错的孩子时,要始终保持理性的态度和清醒的意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父母理应好好劝导孩子,而不是动则打或骂。因为长期的打骂对于孩子来说容易造成对父母的惧怕感,从而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代沟上会形成一道无形的鸿沟。

因此,对于犯错的孩子,父母可以问孩子是否意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孩子以后应该怎么做等一系列的沟通式做法。同时父母应在平时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和关注,特别是要注意到孩子内心和行为举止上的变化,要及时对这些变化做出适当的回馈。

3、学校要加强管理

要防止中学生玩手机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学校要加强相关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我认为,堵不如疏

为什么要剥夺学生使用它的权利呢?为什么不能较早地让他们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呢?现在有些家长反对孩子上学带手机,主要是害怕手机的副作用,比如分散学习精力、受不良信息影响,用过多的时间交友等。家长的这种担心虽然不无道理的,但不能因为它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而一律禁止,这无异于因噎废食,而且一味的“堵”,也难以奏效。

我觉得一般的学生都具备一定识别和自我控制能力,只要给他们讲清道理就可以避免副作用的产生。

一是明白配手机的目的。主要是为方便与家长、老师的联系,互通情况,如果把手机当作“炫耀”手段、“攀比”资本、交友的工具,那就辜负了父母的一片心意,是绝对不允许的。

二是掌握好开机关机时间。教育学生上课时间关掉手机。让学生把作息时间告诉给家长,家长同孩子联系,最好约定时间,比如中午或下午放学后,不要影响孩子的学习。

三是会选择恰当的使用场所。什么地方可以用手机,什么地方不要用手机,这往往反映出使用者的文明素质。教育学生不能在大家静悄悄地听报告或看电影、听音乐等公共场合哇啦哇啦地用手机与别人聊天,这是不文明的表现。

四是交际内容和对象的恰当选择。同什么人说,说些什么?这是手机使用中的核心问题。要教育学生提高鉴别、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做到不随便交友,不讲毫无意义的话,没完没了发短信,更不能轻信陌生人打来的电话,发现“可疑情况”要及时报告老师等。我认为,讲明了这些道理,一般的学生就可避免副作用的影响。对于那些自我约束能力差,因使用手机影响别人或自己的,可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剥夺”其使用的权利。

总的来说,学校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方案一:凡是学生自己带手机的,都请家长签个名,交给老师,说明确是为了家长与孩子间联系及沟通。 

方案二:如果带手机只是为了及时联系,那就建议家长买不能发短信的小灵通,学生在上课只能关机,来电话也不敢接。 

方案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手机并非拿来招摇过市,用来炫耀。告诉学生应以怎样的方式使用手机。

五、结语

我通过采取文献调查的形式在网上搜集了许多手机上网的信息,并对所获取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对中学生沉迷手机的现状,原因,影响作出了相关阐述。并针对中学生沉迷手机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我相信在学生家庭以及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可以有效地防止这一问题的恶化。因为沉溺于手机和游戏很大部分上是由于中学生的一时选择错误而导致的,它不像毒品那样是一种很难戒掉的上瘾症。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就能够使得玩手机的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迷途知返。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给予热心的帮助和引导,就能够使得现代中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为日后成为一个合格的祖国接班人而做准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34d6cf60c22590102029d86.html

《教育研究方法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