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考文言文单词

发布时间:2015-04-25 19:20: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辄zhé):(1).总是、每次;(2).立即、就。

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难之。(《华歆、王朗俱乘船》)

2.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返。(《满井游记》)

二、殊:(1).很、非常、十分;(2).超过;(3).不同的、特别的。

1.母氏年七十。(《后汉书·梁统传》)

2.(孙)权哀痛甚。(《资治通鉴》)

3.盖追先帝之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三、顾:(1).看、四处看;(2).回头看;(3).拜访。

1.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2.元方入门不(《陈太丘与友期》)

3.拔剑四心茫然(《行路难》)

四、数:(1).shù 几(后接名词) (2).shǔ 作动词,翻译为“计算” (3).shuò 屡次、多次(后接动词)

1.见其颜色,又恐劳动。(《资治通鉴》)

2.跨州连郡者不可胜。(《隆中对》)

3.如其言,果得于里外。(《河中石兽》)

五、已:(1).停止;(2).已经;(3).算了、罢了

1.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河中石兽》

2.且壮士不死即,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3.待君久不至,去(《陈太丘与友期》)

六、既:(1).已经;(2).……之后;(3).既然

1.醉而退,曾不情去留。(《五柳先生传》)

2.将军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隆中对》)

3.公输盘曰:“不可,吾已言之王矣。”(《公输》)

七、恒:经常、常常。

过然后能改

八、盖:(1).(是)因为、原来(是);(2).表推测,大概。

1.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河中石兽》)

2.乃悟前狼假寐,以诱敌。(《狼》)

3.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九、:(1)搬、迁;(2).贬谪、调职

1.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置邻庙。(《芳容至孝》)

2.于是孔明废之为庶人,汶山。(《三国演义》)

十、是:(1).这、此;(2).正确。

1.尔辈不能究物理,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2.虽不谓吾言为,而亦无词相答。(《与妻书》)

十一、亡:(1).逃走;(2).失去;(3).通“无”,没有。

1.暮而果大其财。(《智子疑邻》)

2.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而入胡。(《塞翁失马》)

3.河曲智叟以应。(《愚公移山》)

十二、假:(1).假、假装;(2).借、凭借、利用。

1.乃悟前狼寐,盖以诱敌。(《狼》)

2.以是人多以书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3.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劝学》)

4.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朝天子·咏喇叭》)

十三、谓:(1).说、告诉;(2).认为;(3).叫作、称作。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呼?(《虽有佳肴》)

2.(孙)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

3.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大同。(《大道之行也》)

十四、孰:(1).疑问代词:怎么、谁、什么;(2).同“熟”的意思:仔细、认真。

1.卿言多务,若孤?(《孙权劝学》)

2.明日徐公来,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3.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计之。(《战国策》)

十五、比:(1).等到、等到……的时候;(2).靠近、挨着;(3).连续;(4).比较、相比

1.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4.身长八尺,每自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5.曹操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6.三年日蚀。(《汉书》)

十六、及:(1).等到、等到……的时候;(2).比得上、赶得上;(3).到、到达;(4).和

1.鲁肃过寻阳,与(吕)蒙论议。(《孙权劝学》)

2.若有作奸犯科为忠善者。(《出师表》)

3.君美甚,徐公何能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十七、适:(1).去、往、到;(2).恰好、刚刚。

1.此地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满井游记》)

2.余自齐安舟行临汝。(《石钟山记》)

十八、会:(1).领会;(2).聚会、集会;(3).恰逢、正好;(4).必然,一定。

1.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每有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3.迁客骚人,多于此。(《岳阳楼记》)

4.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十九、遽():(1).惊慌的、惶恐的;(2).就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容。(《世说新语》)

2.此何不为福乎?(《塞翁失马》)

二十、居:(1).表示经过的时间,译为“过了”;(2).表方位,在、处在;(3).停留;(4).居住。

1.一年,胡人大入塞。(《塞翁失马》)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4.左者右手执蒲葵扇。(《核舟记》)

二十一、固:(1).本来;(2).必然、一定;(3).坚决、固执;(4).固然。

1.求之下流,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河中石兽》)

2.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十六七。(《陈涉世家》)

3.公输盘曰:“吾义不杀人。”(《公输》)

4.我非子,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5.汝心之不可彻(《愚公移山》)

二十二、安:1.怎么;2.哪里;3.安稳

1.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2.风雨不动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沛公在?(《汉书》)

十三、所以:(1).之所以/……的原因(所以+动词);(2).用来……(的办法)(所以+

动词);(3).不用译(所以+名词)。

1.本疑,正为此耳。(《华歆、王朗俱乘船》)

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成教也。(《曾子杀彘》)

3.从来名利地,皆起是非心,青青草,年年生汉阴。(《唐诗别裁集》)

二十四、已而:(1).不久、后来;(2).时而

1.竟卒,年四十二。(《资治通鉴》)

2. 旁观皆为之嘻笑,叹骇,怒骂。《甲辰答朱元晦书》

二十五、而已:罢了

舟中人两三粒(《湖心亭看雪》)

二十六、以是=是以:因此

1.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2.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出师表》)

二十七、是故:所以、因此

学然后知不足(《虽有佳肴》)

二十八、诣():(1).去、往、到;(2).拜访、访问(常用于去尊长处)。

1.及郡下,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2.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赵。(《史记》)

二十九、捐:(1).抛弃;(2).花费;(3).捐助

1.羊子大惭,乃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乐羊子妻》)

2.人能百万钱嫁女,而不肯捐十万钱教子。(《五杂》)

3.富者资。(《广东军务记》)

三十、治:(1).研究;(2).依据上下文,灵活翻译成恰当的动词(一般用组词法),例如:治理、惩治、医治、修建等。

1.(董)遇善《老子》,为《老子》作训注。(《三国志》)

2.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3.今欲以先王之政,当世之民。(《韩非子》)

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臣之罪。(《出师表》)

5.一室之不,何以天下家国为?(《习惯说》)

6.君之病在肌肤,不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7.萧何未央宫。(《论衡》)

三十一、复:(1).又再(后接名词、形容词或动词);(3).答复;(4).恢复、收复;(5).返、返回。

1.到舅家。(《伤仲永》)

2.卿今者才略,非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3.不敢出一言以。(《送东阳马生序》)

4.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

5.公归不。(《诗经·豳风》)

三十二、再:(1).第二次;(2).两(次);(3).多(次)。

1.如是啮,石又。(《河中石兽》)

2.主人日食。(《送东阳马生序》)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三十三、更:(1).gèng 更加;(2).gèng 又、再;(3).gēng 重新、改变、轮换;(4).gēng 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1.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颠乎?(《河中石兽》)

2.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3.湖中焉得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4.是日定矣。(《湖心亭看雪》)

5.乡里皆谓已死,相庆。(《世说新语·自新》)

三十四、益:(1).好处、益处;(2).更加;(3).增加;(4).渐渐。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孙权劝学》)

2.既加冠,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3.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田单兵日多,乘胜,燕日败亡,走至河上。(《史记》)

三十五、竟:(1).终于、最终;(2).完了、终结;(3).整、满;(4).完全、彻底(弄懂);(5).竟然。

1.求石兽于水中,不可得。(《河中石兽》)

2.神龟虽寿,犹有时。(《龟虽寿》)

3.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年如是。(《刘氏善举》)

4.居不。(《玄石好酒》)

5.于是项梁乃教(项)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史记》)

6.及索,儿无声。(《史记·赵世家》)

三十六、遂:(1).于是、就;(2).终于、竟然;(3).成功、顺从。

1.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

2.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3.天人愿。

三十七、攫(jué):抓取、抢夺。

1.见人操金,而夺之。(《吕氏春秋》)

2.以刺刀其首。(《聊斋志异》)

三十八、鬻():卖

楚人有盾与矛者。(《自相矛盾》)

三十九、然:(1).……的样子;(2).这样;(3).但是、然而;(4).认为……正确、同意。

1.公欣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

2.是故学后知不足。(《虽有佳肴》)

3.风力虽尚劲,徒步则汗出浃背。(《满井游记》)

4.吴广以为(《陈涉世家》)

四十、谢:(1).道歉、谢罪;(2).推辞、拒绝;(3).感谢。

1.齐人杀彭生,以于鲁。(《管子》)

2.郡数以礼请,(鲁恭)不肯应。(《后汉书·鲁恭传》)

3.(樊),起,立而饮之。(《史记》)

四十一、殆:(1).危害、危险;(2).大概、几乎。

1.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论语》)

2.张仪,天下贤士,吾弗如也。(《史记》)

四十二、从:(1).跟随、跟从;(2).追赶、追寻;(3).听从、顺从(着)。

1.七十而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2.择其善者而。(《论语》)

3.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4.当余之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5.民欲也。(《陈涉世家》)

6.佯北勿。(《孙子》)

四十三、委:(1).舍弃、丢弃;(2).置、放置。

1.与人期行,相而去。(《陈太丘与友期》)

2.螳螂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四十四、即:(1).就、就是;(2).立即;(3).当;(4).如果;(5).登上;(6).接近。

1.公大兄无奕女。(《咏雪》)

2.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项伯许诺,夜复去。(《汉书》)

4.降,愿无虏掠吾族家。(《田单复齐》)

5.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天子位。(《》)

6.若若离。

四十五、咸:全、都。

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

四十六、皆:(1).全、都;(2).一起。

1.吊之。(《塞翁失马》)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四十七、俱:(1).全、都;(2).一起。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绝。(《湖心亭看雪》)

2.华歆、王朗乘船避难。(《世说新语》)

四十八、毕:(1).全、都;(2).完成、结束。

1.群响绝。(《口技》)

2.,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世说新语》)

四十九、苟:(1).假如、如果;(2).苟且。

1.富贵,无相忘。

2.全性命于乱世

五十、危:(1).危险、危急;(2).高、高处;(3).正直、谨慎;(4).端正。

1.此诚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2.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市》)

3.坐而听。(《文选》)

4.其在朝,君语及之,即言;语不及之,即行。(《史记》)

五十一、但:(1).仅仅、只;(2).徒然。

1.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河中石兽》)

2.何远走?(《汉书》)

五十二、将:(1).将要;(2).jiàng 将领;(3).jiàng 带领。

1.不筑,必有盗。(《智子疑邻》)

2.居数月,其马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3.子婴诛灭赵高,遣兵距峣关。(《汉书》)(距:同“拒”,抵抗)

五十三、诘(jié):责备、责问、询问。

1.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指庄有恭)神格非凡,遽之曰:“童子何来?”(《神童庄有恭》)

2.甲夫妇虽坚不承,然银所自,则云拾得。(《阅微草堂笔记》)

五十、诟(gòu):(1).耻辱;(2).辱骂、指责。

1.妻且号且,诘曰:“吾适(嫁)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修屋》)

2.故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史记·李斯列传》)

五十五、冀:希望。

因释其耒而守株,复得兔。(《守株待兔》)

五十、善:(1).好;(2).擅长、善于。

1.择其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近塞上之人有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

五十、虽然:虽然如此

王曰:“善哉!,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五十八、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

2.是进亦忧,退亦忧。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五十九、为……所:表被动,译为“被……所”

茅屋为秋风所破。

六十、以为/以……为……:(1).认为;(2).把……当作……(让……担任……、凭借……

成为)

1.温故而知新,可师矣。(《论语》)

2.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论语》)

3.丛草林,虫蚁兽。(《童趣》)

4.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顺流下矣(《河中石兽》)

5.孤常读书,自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6.宅边有五柳树,因号焉。(《五柳先生传》)

7.死,或亡。(《陈涉世家》)

8.孙权吕蒙南郡太守。(《资治通鉴》)

六十一:(1).到;(2).极、最、过分;(3).以至于、竟然(连词,放于句首)。

1.过中不,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

2.虽有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佳肴》)

3.水清则无鱼,人察则无徒。(《文选》)

4.先生之巧,能使木鸢飞。(《韩非子》)

六十二、反:(1).通“返”,返回、往返;(2).反省;(3).类推;(4).造反;(5).反而、反倒。

1.知不足,然后能自。(《虽有佳肴》)

2.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

3.经纶世务者,窥谷忘(《与朱元思书》)

4.梁使三,孟尝君固辞不往也。(《战国策·齐策四》)

5.其春,吴、楚、齐、赵七国。(《汉书·贾谊传》)

6.举一三。

六十三、知:(1).知道、明白、懂得;(2).了解;(3).通“智”,智慧;(4).知识。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是知也。(《论语》)

2.人不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3.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

4.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乎?”(《列子·汤问》)

六十四、故:(1).原因、缘故;(2).旧的、原来的;(3).仍然、依旧;(4).所以、因此;(5).故意;(6).旧交、老朋友。

1.子曰:“温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2.曰:教学相长也。(《虽有佳肴》)

3.此独以跛之,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4.而两狼之并驱如(《狼》)

5.广数言欲亡,忿恙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

6.昔年疾疫,亲多离其灾难。(离:遭受)(《与吴质书》)

六十五、乃:(1).你(的)、你们(的);(2).竟然;(3).才;(4).是、就是、原来是;(5).于是、就。

1.太丘舍去,去后至。(《陈太丘与友期》)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河中石兽》)

3.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5.陈涉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6.朕心朕德,惟知。(《尚书》)

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翁。(《示儿》)

六十六、若:(1).如果、假如;(2).好像、如同;(3).比得上、及;(4).你、你的

1.兄女曰:“未柳絮因风起。”(《咏雪》)

2.星汉灿烂,出其里。(《观沧海》)

3.卿言多务,孰孤?(《孙权劝学》)

4.佣者笑而应曰:“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5.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六十七、恐:(1).担心;(2).害怕。

1.屠大窘,前后受其敌。(《狼》)

2.卒皆夜惊

六十八、斯:(1).这、此;(2).就。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夫,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老子》)

六十九、具:(1).全、都;(2).准备、筹备酒食;(3).具有;(4).详细、如实。

1.故人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答之。(《桃花源记》)

3.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情态。(《核舟记》)

4.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七十、期::(1).期限;(2).约定;(3).期望、要求;

:一周年。

1.陈太丘与友期行,日中。(《陈太丘与友期》)

2.君问归期未有,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3.造饮辄尽,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4.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七十一、白:(1).表白、禀报;(2).古人罚酒用的酒杯。

1.(卫)律(苏)武终不可胁,单于。(横线部分指人)(《汉书·苏武传》)

2.余强饮三大而别。(《湖心亭看雪》)

七十二、窃:(1).偷、盗;(2).偷偷的、暗地的;(3).谦词:私自、私下。

1.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公输》)

2.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人多采金。(《韩非子》)

3.老臣以为媪之爱燕后,贤长安君。(《触龙说赵太后》)

七十三、私:(1).私人的、个人的;(2).独自、私下;(3).偏私、偏爱;(4).表自谦

之词(用于谓语前),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我”。

1.臣之妻。(《邹忌讽齐王纳谏》)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仇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燕王握臣手,曰:“愿结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以为智者不冀侥幸以邀功。(《燕丹子》)

七十四、闻:(1).听、听见;(2).听说、知道;(3).知识、学问;(4).传闻、事迹。

1.(老河兵)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河中石兽》)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伤仲永》)

3.深巷中犬吠。(《口技》)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送东阳马生序》)

七十五、岂:难道、怎么。

是非木杮,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20a7a76763231126fdb1147.html

《初中常考文言文单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