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个人发展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9-07-12 06:34: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对个人发展的反思

——读《教师专业发展》有感

《教师专业发展》一书中指出:教师是一个专业化的职业,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专业发展,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将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教师的发展需要主动性。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回顾过去,对比现在,我发现自己总是“被发展”。这样的发展是被动的、应付式的,表现为教师的消极,以及发展活动的形式主义。教师的发展被学校所规划,淡化了教师的主体意识,消解了教师的进取心态。这种现象,往深处说,就是失去了教师发展的主动性,被发展的实质就是不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它可能会阻碍教师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1、教师会“教”不会“学”——经验作用,“涛声依旧”

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学经验的丰富,不由自主地产生经验满足感。当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情早已不在,对上公开课越来越害怕,只因为无法“出新”。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过多依赖,结果导致现有的教学理念却成为了自己专业成长的绊脚石,加上自己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习惯,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害怕改变后又要从头开始。天天用旧模式教着旧知识,虽然备课本年年在换,但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殊不知知识年年在“折旧”,不“学”如何谈发展?

2、教师“研考”但不“研修”——急功近利,“水中捞月”

教师的成长不是一朝努力就可实现的,那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每个年轻教师都希望自己能一朝成名,展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总想寻找成功的捷径。面对中考科学的高分值,在社会、学校和家长的三重压力下,我们选择将中考分值作为成功的唯一指标。我们全盘继承了老一辈应试的传统。“研究考题”固然重要,但分数既不是学生的唯一,更不应该成为老师教学的重心。全方位提升个人素养,沉下心来做研究才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方向。

3、教师“抱怨”多于“拼搏”——前途迷茫,“雾里看花”

由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复杂性, 使得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工作压力之下, 对工作缺乏激情。很多教师只满足于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对自身专业成长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工作在最基层的普通教师来说, 每天生活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上, 先进的教学理论对他们来说不太沾得上边, 心想着只要专心工作, 对得起学生, 对得起自己, 不犯原则性错误就行了。对前途一片迷茫,至于出路在哪里、往什么方向发展,则很少去考虑。空出来的时间都在相互比较,相互“抱怨”,对教师这一职业,“怨声一片”。

突破“瓶颈”,才能实现科学教师的后续发展。

一、关注初高中衔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的个人修养直接作用于学生,所谓有什么样的教师,才会有什么样的学生。要让学生善于学习,教师应当比学生更善于学习。要想教会学生“找食吃”,教师自身得先学会“找食吃”。师生间不是牺牲一方,成就另一方的关系,而是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实现后续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能更好地实现其自身的后续发展。初中教学必须实现其“承上启下”的链接作用。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在很大程度上非常关注小学科学,因为它是我们教学的起点,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生长点”,这一点我们很多老师已在关注。但这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就像爬山一样,当学生站在山脚犹豫时,我们必须告诉他们山顶上的景色很美,鼓励其往上爬。所以我们不但要熟悉山脚的情况,还得了解山顶的状况。教师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教会学生应付中考,而是要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通过关注初高中衔接,实现师生的双赢。

1、同化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

让学生能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顺利地向高中过渡,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理解统一的科学概念和原理,了解事物内在的和谐性,为知识的生长“埋下伏笔”。因此初中教师不仅要钻研初中的教材,而且要研究高中的内容,特别是相关知识的延伸和衔接,在把握好不同教学阶段的的同时,重视知识的渗透和方法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死教书,对某些知识和方法过分强化,使学生的学习在某些方面的思维定势太重,以至不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初中科学教师的专业各有不同,尤其要注重对教学中非专业知识的研究。例如,对凸透镜成像特点的教学,初中课程要求通过实验总结其成像规律,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很多非物理专业的科学老师,虽任教多年,但自己根本不会画成像光路图。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准确默写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并记住相关应用的例题。但对于部分优秀的学生来说,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不但无法使其更好发展,反而将造就学生思维模式的凝固。这些学生到了高中后,还以老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

2、对比课堂,提升教学效率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注重以创设情境和活动为学生学习的载体,因而课堂十分活跃,但课堂知识容量较少。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增多,导致课堂知识容量增大,课堂气氛相对比较沉寂。要提升课堂效率,必须加强初高中教师间的联系,相互对比课堂,取长补短。例如,有一次,笔者听一位高中物理老师上了一堂有关摩擦力的公开课,在分析汽车起动时轮胎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时,他的讲解清晰而有力。事后,有很多初三学生在课外资料中也碰到了类似的题目。面对初中生,仅仅使用严谨而单一的理论分析是很难被理解的,原因是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根本不了解驱动轮与从动轮的区别,当然也就无从分析了,我想了个办法利用了一辆电动遥控车模拟实际情景,将遥控车举在空中,按下起动按钮,发现两个后轮在转动,而前轮不动。因而学生很快就区分出了驱动轮。然后,将遥控车放在实验台上,在后轮下各放一张纸,启动后,观察到后轮转动时,白纸被向后送出。在实验的基础上,再结合细致、专业的理论分析,一个教学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学会及时反思,克服短板效应

所谓“短板效应”是指一个由多块长短不一的木板构成的木桶,其最大容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教师不可能是全才,不可能在学识、能力等各方面都出色,总存在自己的短板。只是有时我们并没有及时发现自己的“短板”,或者不愿意去发现,甚至忽视它的存在。结果导致这“短板”阻碍了个人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反思,通过反思及时发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短板”,及时加以弥补。

怎样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通过回顾自己作为学生的经验来反思。自己也曾经做过学生,回顾自己作为学生时的一些经历,就可以让我们从“别人”的角度来反观我们自己。自己过去和现在的学习经历成为了自己教学实践的“镜子”。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教学和现在学生的经历联系起来,考虑他们的感受、思维与行为。备课时,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的角色,想想这堂课如果我的老师这样上,我会有什么感想,我是不是可以更愿意学,更容易学。

第二、通过对比优秀教师的各方面素养来反思。观摩他们的一堂课,拜读他们的一篇文章,聆听他们的一席话等等。通过这些,揣摩他们的教学理念,学习他们的教学模式,反思自己,通过不断地模仿和实践,改变自己固有的教学理念,推陈出新,寻找符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第三、通过回顾课堂,寻找利弊来反思。一堂课结束后,回顾课堂气氛,检验课堂效果,分析学生的喜好反应,找出不足之处,及时修改,不断实践。从学生“学”的角度看问题,注重学生学的需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从“学”的效果来反思“教”的成败。

第四、通过与同事的交流、同行间的切磋、专家的指导等方面来反思。我们常说“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而自己往往很难发现自己潜在的问题的,只有通过旁观者的角度去发现,剖析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存在的缺陷,及时加以修正。

第五、在理论学习中自我反思。教师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经常阅读报刊、阅读网络,能够让你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经常阅读,能促使你不停地思考,在无形中提升你的品位,强化你的人格魄力,从而影响你的学生。

就我个人而言,主要的“短板”就是教学上缺乏理论的支撑。和很多年青教师一样,虽已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但仅局限于教学实践。实践与理论完全脱节,根本无法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知识。只有不断地克服“短板”问题,才能不断地完善教师自身,真正实现教师的后续发展。

三、展现教师的特长,发挥“长板效应”

“长板效应”是指木桶按长短板依次顺利重新排列,整只木桶向长板方向倾斜,木桶可以装尽量多的水。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盖洛普通过对美国2000名社会知名人士、成功者的长期研究发现,成功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懂得“扬长避短”。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长板之间的竞争,而不是短板之间的较量,充分发挥长处是竞争制胜的关键。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去发现自己的优点,极力展现自己的优点。一篇题为《珍珠上的小黑点》的文章:有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晶莹圆润,爱不释手,美中不足的是上面有一个小黑点。渔夫想,如能将小黑点去掉,珍珠将变成无价之宝。可是剥掉一层,黑点仍在,渔夫不断剥下去,等到黑点没有了,珍珠也不复存在了。一颗价值不菲的珍珠就这样没有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位渔夫的眼中只盯着这颗大珍珠身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多可惜呀!其实那一个小黑点并不妨碍这颗大珍珠成为珍品,因为它有其他一些珍珠所不具备的长板”——大、晶莹圆润,试问,这样的珍珠难道不是珍品吗?为了一块短板(小黑点)而毁了一颗大珍珠,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呀!所以从自己的长处出发,主动规划自己的发展,才是当务之急。有的科学教师的动手能力非常强,那不妨在实验创新,自制教具等方面下功夫;有的教师科研能力强;有的教师教学艺术好;有的教师管理经验丰富等等,做到各尽其才。

教师的发展,是对教师毅力和恒心的考验,它需要激情。激情从何而来?它是对内心梦想的执着追逐,所以激情它需要我们的职业理想。有理想,才有激情,才会有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1160cf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20.html

《对个人发展的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