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诗

发布时间:2019-02-25 00:59: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诗

【篇一:谷雨节气教案】

【篇二:诗说节气十二篇--徐廷华】

诗说节气

徐廷华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为公历每年

23日至5日之间,表示着春天的开始。从这一天一直到立夏这段时间,都被称为春天。今年的立春恰好在24日。

古语云: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但就全

国大多数地方来说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还会出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今朝立春好天气,况是太平朝野时。(《广群芳

谱〃天时谱》杨维祯诗)我国古人向有立春咏诗的传统。

公元767年,杜甫写过一首《立春》诗,诗云: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杜甫所处的唐代,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此时他忆起当年在两京(长安、洛阳)过立春日的盛况:盘出高门,菜经纤手,一个个迭送白玉青丝,好不欢乐。可是现今

经过了安史之乱,困居夔州(今奉节),再也不能过那样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际,只有呼儿觅纸题诗遣怀。

宰相诗人张九龄在《立春日晨起对积雪》中写道: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虽然天气还是很冷,可是立春到了,天气就要转暖了,青竹、梅花这些不畏寒的植物长得更欢,开得更盛,播种五谷的日子就要来到了。

南宋范成大的《立春》诗反映了农村生活:竹拥

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曲尘欲暗垂垂柳,醅面初明浅浅波。日满县前春市合,潮平浦口暮帆多。春来不饮兼无句,奈此金幡彩胜何。竹茂麦肥,土牛笙歌,垂柳吐芽,河水泛波,还有融融春阳耀春市,帆船往来如穿梭。这自然激起了诗人的诗兴,而吟诗抒怀,是立春日剪金幡、扎彩胜无法比拟的。

除了诗人写,皇帝老儿也爱凑热闹,唐中宗李显在

立春这天作《立春日游苑迎春》,诗中写道:神皋福地三秦邑,玉台金阙九仙家。寒光犹恋甘泉树,淑景偏临建始花。彩蝶黄莺未歌舞,梅香柳色已矜夸。迎春正启流霞席,暂嘱曦轮勿遽斜。写了他在春回大地之日,

游园赏春的情形。虽然寒冷仍未退去,但是春的气息已经显现,梅花报春,柳树显绿,显示出无限生机。可见这位处优养尊的一国之君,在立春到来日的欣喜之情。

在立春诗中,印象深的还有杨万里的嫩日催青出

冻荄,小风吹白落疏梅。残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黄蜂紫蝶来。陆游的日出风和宿醉醒,山家乐事满余龄。年丰腊雪经三白,地暖春郊已遍青。菜细簇花宜薄饼,酒香浮螘泻长瓶。湖村好景吟难尽,乞与侯家作画屏。两诗字浅意深,一派早春的景象。

吟咏这些立春诗句,心头荡起淡淡春意,冬天总会

过去,春天一定会来。一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说的: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惊蛰

民间有谚语云:春雷响,万物长惊蛰节到闻

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这均为惊蛰节气的特征。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在公历每年35日至37日之间。其意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者,藏也。

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

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古人于惊蛰日,多会吟诗赋词,寄托情怀。

陆游在《春晴泛舟》中云:儿童莫笑是陈人,湖

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曹彦约在《惊蛰后雪作未已阴之湖庄》诗中曰:

拆多应满药栏,跨缧心已拂轻鞍。正疑阴因仍飞雪,岂有春中却沍寒。启蛰候虫犹自闭,向阳梅子自能酸。误成严冷非天意,说与人心作好看。

宋朝文人范成大在《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诗中这样写道: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宋代仇远在《惊蛰日雷》中留下这样的诗句:

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野阔风高吹烛灭,电

明雨急打窗来。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流传较广的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观田家》诗,诗

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那意思是说,春雨过后,所有的花卉都焕然一新。一声春雷,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都被惊醒了。农民没过几天悠闲的日子,春耕就开始了。自惊蛰之日起,就得整天起早摸黑地忙于农活了。健壮的青年都到田地里去干活了,留在家里的女人小孩就把家门口的菜园子收拾收拾,准备种菜了。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家天已经很晚了,还得把小牛牵到村子西边的溪沟里让它饮水。这样又累又饿,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润过的禾苗,心里就觉得很是欢喜。可是即使他们整日这样忙碌,家里也没有隔夜的粮食,而劳役却是没完没了。看着这些,诗人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俸禄却是来自乡里,心中深感惭愧。

诗因为接地气,抒民情,系民心,感民恩,而广为

【篇三:二十四节气解读】

二十四节气解读

立春:

立春,二十四节气[1]之一,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每年2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雨水: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每年21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雨水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惊蛰: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6日左右为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节气日,地球已经达到太阳黄经345度,一般在每年34日~7日。

春分:

清明的意思是清淡明智。清明是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另外还有很多以清明为题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七绝《清明》。 谷雨:

小满:

芒种:

夏至:

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白露:

白露(white dews——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7日前后是白露。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秋分;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22日~24日。秋分之之意,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霜降:

每年阳历10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立冬: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7日或8日,太阳黄经达到225度,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实,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以下半年候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首都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小雪:

大雪:

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21日至23日之间。太阳黄经达到270度。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小寒: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002eab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1.html

《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