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工作总结 > 年度工作总结 > 2021年中学校长在全校思想政治

2021年中学校长在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讲话

  思想政治课,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一文档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中学校长在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讲话,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1年中学校长在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讲话

  同学们好:

  今天下午,我非常高兴为全校同学上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望着台下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庞,看着你们一个个活力飞扬的身影,我感到内心都被你们的灿烂年华和勃勃生机给照亮了,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多年前坐在中学教室听课的场景,当时的我和现在的你们一样,对知识充满了渴求,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我现在非常地激动,也非常地羡慕大家,因为你们正朝气蓬勃,你们有豪情壮志,你们完全能为自己、为祖国、为人民创造美好的未来!

  思想政治理论课类似于大家平时上过的道德与法治课,这门课程非常重要,它不仅像数学、语文课那样教给大家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教给大家做人做事的许多重要道理,直接关系到大家将来能否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人才,能否成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了讲好这堂课,我提前做了认真备课。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一是要心中有党;二是要心中有祖国;三是要心中有人民。

  一、心中有党,铸牢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强盛中国。大家学历史知道,近代中国是在黑暗、苦难和压迫当中艰难前行的,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孙中山先生曾感叹:“近代中国是一盘散沙”,为什么一盘散沙?就是因为没有强有力的组织。

  99年前的1921年,一个最先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中华民族迎来了浴火重生的曙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广泛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了团结群众、凝聚群众的领导核心作用,带领亿万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赶跑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几乎一切不平等条约,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之下,我们中国人用热血和信仰、智慧和汗水,一分一分地为中国洗刷落后,一点一点地为中国创造财富,一次又一次地开创中国奇迹,终于让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擦亮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讲:“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就是强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一切工作和事业的全面领导。

  在今年疫情防控工作中,党中央统一部署、协调各方,带领人民战胜疫情的战斗历程,充分表明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和对一切工作全面领导的重大意义。

  在抗击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科学指挥。党中央专门成立应对疫情工作小组,全面指导各地疫情防控工作。中央督导组深入疫情一线加强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全国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行动,成立领导小组,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各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迅速行动、冲锋在前,全面落实党和国家防控要求,我们身边各个农村、社区、单位的基层党组织也全部行动起来。同学们都还记得,你所在的乡镇、街道、社区、农村的共产党员纷纷冲上防疫一线,成立了卡点执勤、志愿服务、宣传教育、生活保障等各种团队,有效地组织了我们群众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候,共产党员总是挺身而出,坚决站在一线,哪里任务重,哪里任务险,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打头阵、当先锋、做表率。

  同学们知道,湖北省特别是武汉等城市是疫情重灾区。在党中央统一指挥调度下,全国各地各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被充分动员起来,集中驰援湖北:29个省市和军队的330多支医疗队、数万名医护人员飞往湖北;国家和地方财政在很短时间内就向湖北等地投放了数千亿元资金;山东的蔬菜、河南的粮食、新疆的水果、东北的大米和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纷纷发往湖北、保障当地群众生活;我们集中大量人力物资和科技力量,仅用15天时间就建成了雷神山、火神山两座医院,启动了十多座方舱医院,千方百计增加床位……可以说,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各部门协调联动、紧急行动、全面奋战,形成了全面部署、全面防控、快速及时、科学高效的举国动员局面,真正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强大力量和突出优势。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受疫情影响使经济社会受到严重干扰的情况下,我们中国在党的领导下,最早有效控制住了疫情,最先实现了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并且有望成为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这是非常难得、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众多国外专家和领导人纷纷赞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展现出的组织动员能力,是全球卫生史上前所未见的,其他国家很难做到。

  包括今年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内,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一次磨难的实践都充分证明,只要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由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由党员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就一定能够带领国家和人民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同学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从小就要热爱中国共产党,主动了解党的历史,不断学习党的思想,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时刻听从党的号召,在内心种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思想种子。

  二、心中有祖国,树牢爱国报国、强国兴国的鸿鹄之志

  (一)自觉坚定爱国之心。

  爱国,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也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我们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屡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衰,成为世界历史上唯一文明不曾中断、始终传承下来的伟大民族,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爱国主义始终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始终激励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进,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上,有心系国难、忧愤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驱逐敌寇、精忠报国的抗金名将岳飞,有宁死不降、从容就义的抗元名臣文天祥,有视死如归、沉海殉国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有坚贞不屈、壮烈跳崖的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有舍身炸碉堡的战斗烈士董存瑞,有以身堵枪眼的特级英雄黄继光,有学成必归、报效祖国的“火箭之王”钱学森,有捍卫海疆、壮烈牺牲的“海空卫士”王伟,有航空报国、以身殉职的杰出工程师罗阳,有至诚报国、忘我工作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这一个个闪亮的人物,无不具有赤诚的爱国情怀。可以说,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脉和基因,成为动员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成为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位同学们在学习之余,要利用周末、假期等时间,多出去走一走,和家人、朋友们去看一看我们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去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底蕴,去接受家国情怀、爱国文化的熏陶,不断提高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悟与理解。随着时间推移和见识增长,大家将越来越对祖国的山河、同胞、物质和精神财富感到热爱,越来越对中华历史文化、优良传统感到自豪,越来越对国家前途命运感到关心,最终要像刚才提到的一个个著名爱国人物那样,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甘愿为祖国奉献一切。

  (二)自觉增强民族自信。

  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是爱国主义深厚感情的集中反映,也是最激励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源泉。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封锁中国、孤立中国,前苏联则在经过最初的友好阶段后也开始敌视中国、遏制中国。面对外界打压和遏制,我们中国人不灰心、不放弃,而是坚定民族信心、振奋精神士气,依靠自立更生、勤奋创造,研发制造了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研究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蛋白结晶牛胰岛素、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转移核糖核酸,设计建造了万吨级以上大型远洋船、核动力潜艇、主战坦克、石英光纤、核电站,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代杂交水稻……等等。这些技术都是在美苏封锁的情况下,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的,充分表明只要我们全体人民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就能焕发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强大激情,就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获得无穷力量。

  前苏联解体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把精力转移到遏制中国发展上来,不仅禁止向中国出口武器,而且千方百计阻止中国科技发展。从1996年起,美国、日本和欧洲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是工业设备和武器制造国)签订《瓦森纳协定》,严格限制向中国出口高技术,试图以此压制中国科技进步。在受到西方发达国家这样打压、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中国人并没有灰心懈怠,而是更加下定决心、自信自强,靠着千千万万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在多个高技术领域突破了欧美技术封锁,走在了世界前列:我们研制了全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制造了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FAST”射电望远镜,发射了世界测量范围最高的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和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卫星,建成了世界上总跨度最长、技术最复杂的港珠澳大桥,发展了世界上建设最快、时速最高的高速铁路,拥有了领先世界的石墨烯发展技术……如今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总体科技创新水平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这些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人必须要有中国自信。尤其是在座的同学们,从小就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国发展方式、发展路径、体制制度的认同感、自信感,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热情和气概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拼搏、努力奋斗,以自信进取的姿态,去奔向美好的未来。

  (三)自觉树牢报国之志。

  同学们今天坐在校园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和家庭的未来,更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富强,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毛泽东主席在读书时就被同学称赞为“身无半文,心忧天下”;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就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二位伟人都为祖国富强而奋斗了终身。在座的同学们也要向毛主席、周总理学习,要时时想到国家,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奉献国家、报效祖国为荣。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使用的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中,最核心的部件是芯片。目前,我们中国大陆最强的芯片制造公司叫“中芯国际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叫张汝京,是中国台湾人,原本在美国一家全球著名的半导体企业工作,待遇丰厚、生活优越,是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张汝京的父亲叫张锡纶,曾是我国知名炼钢专家,也是一心报国的爱国人士。张汝京的父亲从小就教育他“要以做中国人为荣”,在张汝京的内心种下了爱国的情怀。张汝京在美国工作期间,他的父亲问他:“儿啊,你什么时候回大陆,为祖国也建一座工厂呢?”正是因为父亲的这句话,让张汝京下定决心回国建芯片厂。他毅然辞职,放弃了自己在美国和台湾的优厚待遇,全力筹集资金、招募人才,在中国大陆创建了中芯国际公司。目前,这家公司已成为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排名世界第四的芯片制造企业。正是少年时树立的报国之志,以及父亲的充满爱国之情的教育引导,驱使着张汝京不远万里回国效力,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的芯片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像张汝京这样,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来报效祖国的杰出爱国人士还有很多,比如,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施一公,就是其中一位。施一公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河南郑州,后来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并一路奋斗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和讲席教授,成为行业内“重量级的领军人才”。当时,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中,施一公的实验室面积最大、科研基金最高,每年的经费至少在200万美元以上,学校还帮他购买了500平米的独栋别墅、1英亩的花园。虽然在美国有优越的工作和富裕的生活,但施一公却始终记得自己是中国人、应当报效祖国。2008年,他向普林斯顿大学提出要辞职回中国工作,校方感到很震惊,并提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想要挽留他,但施一公不被利益所诱惑,毅然选择了回国工作,并放弃了美国国籍。回国后,他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不仅吸引了70多名海外顶级人才到他的学院工作,而且为祖国培养了大量优秀科研人员,取得了多项科研成就。施一公曾说:“我们这些海外华人欠中国全职工作15年。如果我不回国,在美国生活一辈子,到晚年会极其痛苦,会非常非常的抑郁,会觉得自己这辈子欠了无穷无尽的债,我还不了,我会很伤感。”他的话语和行动,充分表明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坚定的报国之志。

  同施一公一样,国际知名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也是放弃了国外优厚待遇,依然会中国效力,并为祖国作出了杰出贡献。黄大年1958年出生在中国广西,他在学生时代就立下志向:“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1992年,黄大年出国前往英国学习深造前,他向同学约定:“等着我,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2009年,在英国已成为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的黄大年,看到祖国发布“千人计划”招揽科技人才,就毅然放弃英国的高薪待遇,在最短时间内辞职、卖掉在英国的别墅、办理回国手续,到吉林大学担任全职教授。他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回国后,他带领研究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推动了我国国家“巡天探地潜海”事业填补了多项空白,将我国深部探测能力提升到了国际一流水平。黄大年的身体不好,常年需要吃速效救心丸,但他却说“我每活一天就是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为了国家,他长期废寝忘食、高负荷地投入科研工作,终于积劳成疾,于2017年因癌症去世。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的爱国事迹作出批示:“我们要以黄大年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

  三、心中有人民,永葆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赤诚情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几年内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正是由亿万中国人民书写的,我们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正是由亿万中国人民创造的,我们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精神正是由亿万中国人民培育的。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我们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是由党带领着亿万中国人民拼搏奋斗出来的,是广大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

  我们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产生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闻名世界的伟大思想家,创造了“四大发明”等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伟大文艺作品,建设了万里长城、大运河、故宫等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

  我们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中,中国人民始终开拓奋进、自强不息,建设了壮丽秀美的祖国河山,开垦了物产丰富的广阔粮田,治理了奔流不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建设了众多繁荣的城镇乡村,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我们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亲如一家的民族关系,形成了同舟共济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凝聚了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同学们,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同学们今天有幸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新时代,社会安定、物质丰富、生活幸福。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此同时,也请大家记住网络上的一句很有名的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从大家吃的粮食、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到大家乘坐的汽车、高铁和飞机,再到大家阅读的书本、观看的网课、欣赏的音乐和电影,都离不开我们广大人民的劳动创造。可以说,在座的同学们所拥有的一切,都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甚至蕴涵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因此,我们更应该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发自内心地去热爱我们的伟大人民,去歌颂我们的伟大人民,并且通过努力发奋的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最终成长为伟大人民中的一员,去共同努力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

  同学们,你们长大后都将是我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到那个时候,我们中国人民能不能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就取决于你们能不能发挥好作用、服务好人民。所以,大家从现在开始,就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学生时代努力学习、储备知识,进入社会后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去努力、去奋斗、去争取,主动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祖国人民贡献自己的聪明才干。

  在今年抗击疫情期间,同学们经常听到“钟南山”这个名字。武汉疫情爆发后,钟南山劝国人“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义无反顾前往武汉前线。1月18日傍晚,在航班买不到机票、高铁票也很紧张的情况下,他挤上高铁餐车就冲向了武汉。即便在餐车上,84岁高龄的钟南山也顾不得白天忙碌工作的劳累,仍然拿出文件认真研究。在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持续高强度地工作,冒着风险去武汉的医院、疾控中心等地了解情况,马不停蹄地收集资料、制定对策、参加汇报、出席新闻发布会、接受采访,通常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有一次钟南山院士接受媒体采访时,在提及武汉、提及英雄的武汉人民时,他眼含泪光,令人感动。为什么他的眼中含有泪水?正是因为他对人民爱得深沉。包括钟南山在内,还有千千万万的普通医护人员,为了广大人民的平安健康,有的主动请战到疫情一线,有的连续工作数十个小时不眠不休,有的因超负荷运转累倒在岗位上,有的不幸感染确诊因公殉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他们用自己的身躯、健康甚至生命,在保护我们每一个国人的安全。

  美国政治家基辛格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在这次疫情期间,广大医务工作者正是为了人民、保护人民的白衣“侠客”,在灾难面前,他们勇敢地把同胞挡在自己的身后,集中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敬仰。

  在近年来举国开展的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千千万万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把贫困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老百姓的冷暖记在心间,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留下了一段段感人事迹。

  比如“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黄文秀,从小生在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家庭,父母身体也不好。但黄文秀自立自强、努力上进,通过刻苦求学,考进北京师范大学,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为回报和服务家乡人民,她选择回老家工作,并主动申请去了一个山区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村里条件非常艰苦,但黄文秀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努力融入当地生活,全心全意投入到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工作中去。为了帮助村民早日脱贫,她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分白天黑夜,经常加班加点,从不因为节假日或周末而放松工作要求,一直都是埋头苦干。就连家人患重病住院动手术时,她都没能时时在身边照顾。黄文秀在工作笔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经过她一年多的辛苦付出,这个村的103户贫困户中有88户顺利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翻了一倍。2019年6月的一天夜里,黄文秀为了保护村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回村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黄文秀的事迹感动了全国人民,她被追授为“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她“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同学们要以黄文秀姐姐为榜样,把为祖国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学习、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立志为人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不论你们今后从事什么工作、身处哪个岗位,都要始终把服务人民、奉献人民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努力在平凡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以上讲到的三个方面,归纳起来就是希望同学们做到“爱党、爱国、爱人民”,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

  最后,我再提四点建议,与全校同学们共勉:

  一要树立坚定信念,在志存高远中放飞青春梦想。要把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牢记在心,让它们铭刻在脑海中、扎根到内心深处。大家还处在学生时代,还没经历社会实践的锻炼,对党的领导、家国天下、苍生百姓的内涵暂时还不能理解得很到位,但只要在思想上牢牢树立起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意识,随着同学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累积、眼界的开阔和阅历的提升,就会逐渐认识得更全面、更深刻、更透彻。在同学们成长、成熟、成才的过程中,要结合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经历的各种事,不断回顾、思考和加深这些思想认识。从古到今,大凡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很多都是在少年时期就胸怀理想、志存高远。

  二要学习先进楷模,在对标看齐中锤炼道德品格。要从内心真正尊重和崇敬民族英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增强向英雄学习、向榜样看齐的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高尚的思想追求,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中华民族涌现出了大量的英雄人物,比如卫青、霍去病、戚继光、林则徐、张自忠、杨靖宇、邓稼先、南仁东、袁隆平、杜富国……等等,数不胜数。他们无一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榜样,他们为国为民付出了汗水、心血乃至宝贵的生命,他们是真正的“侠之大者”“民族脊梁”,为我们中国人做出了光辉的示范。此外,在我国各个行业、领域都还有众多值得我们对标看齐的先进楷模,包括“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各类志愿者等等,还有那些热心公益、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爱岗敬业、孝老爱亲的典型人物,等等。大家要把他们作为学习对象,努力在思想上行动上向他们靠拢,像他们那样追求崇高思想和良好品德,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

  三要常积尺寸之功,在感悟总结中养成良好习惯。要从自己身边一桩桩、一件件小事做起,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点点滴滴做起,不断积累,养成好的思想品德。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个人的品格、德行、素质、能力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累积而成的。作为学生,大家暂时还不能像成年人那样为祖国和人民做很多事,但也要从平时的小事做起,多思考、多反省、多感悟、多总结,促使自己有所行动,然后坚持下去、日积月累,自己的志向就能逐渐树立,学习就会更加勤奋,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的热爱就会越来越深。

  四要虚心接受意见,在纠偏改过中持续完善自我。要听得进意见,受得了批评,在不断改正缺点、弥补不足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同学们处在青春期,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指导和帮助,尤其要注意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导,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对待同学的提醒和劝告。有缺点和不足并不可怕,只要自己及时发现、充分重视、认真改正,就是了不起的进步。所以说,同学们都要养成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批评帮助的良好习惯。

  同学们,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毛主席有词写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革命少年英姿勃发的精神面貌和改造天下的壮志豪情。各位同学正值青春年少,处在立志向、学知识、长本领、树品德的黄金时期,又幸运地成长在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应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党的关怀指引下,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为己任,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立德修身,刻苦学习,严于律己,积极上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积蓄力量!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各位同学!

  2021年中学校长在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讲话

  今天在xx学院召开全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带着特殊责任和感情把思政课这个最关键的课程办成精品课程。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第一时间认真学习、反复深入学习总书记这一次重要讲话,感到如沐春风、心潮彭拜、无比振奋,更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天来,就是要与大家一起进一步学习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摆在关键位置、落实关键定位、发挥关键作用,把思政课这门最关键、最管用的课程办成精品课程,更好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作用。

  刚才,xx学院党委书记刘望、湖南医药学院党委书记毛克平、xx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胡佳武、湖湘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王绍华,思政课教师代表陈元九、赖平、王义友、曾佑瑞、邓芳、刘晓双、阳富玉等7位老师先后作了发言,作为高校教师、高校党委书记出身的我,听了这些发言感到格外亲切、格外感动、非常敬佩,大家的发言饱含真挚和智慧,凝结了大家的教育教学经验,弥足珍贵,让我很受启发、很受鼓舞。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请市委宣传部张霞部长、市教育局彭平安局长列单研究、科学解决。借此机会,我就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谈四点体会和要求:

  第一,带着责任和感情办好立德树人的关键课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要立足这样的高度和格局来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把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重要指示精神领会好落实好,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思想上、工作上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关键问题。既要原原本本、认认真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又要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联系我们党执政的规律、联系xx教育工作现实特别是存在的短板、联系每位领导干部和老师的思想工作实际、联系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特点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办好、办实、办出成效,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

  第二,按照“六要”要求建好关键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要把总书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贯彻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始终、体现在每一位教师身上,着力解决思政课教师数量不够、结构不优、素质不良的问题,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思政课老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强烈的人格魅力、精湛的教学艺术,而且要有坚定的理想信仰。思政课老师要深刻认识、勇敢担当自身责任,不断增强自豪感、使命感、紧迫感,努力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崇高的人,努力把政治理论生活化,真正做到为教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奇妙功效,理直气壮地当好立德树人的先锋和大师,全心全意把真善美播种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课程,一定要让思政课老师有地位、有底气,真正说得起话、挺得起胸、干得成事。我是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高考前一天才第一次到县城、第一次看到电灯,当年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政治老师以及所有任课老师始终把专业教学、课堂教学与思政课融合在一起,他们给了我们理想、信念、信心、方向和人生的灯塔,思政课让我们脚前有灯、路上有光、眼前有亮,让我们在山沟沟里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看到了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由于种种原因,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思政课在认识上有误区、在管理上有偏差,有的认为思政课好像什么人都可以上,有的认为思政课可上可不上,有的给思政课老师安排课时量过多,这些观点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要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经费保障、编制数量、职称评定、人员结构、个体素质等方面研究解决xx教育存在的问题。党委政府特别是有关职能部门、学校特别是高校要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专题调研,请张霞同志牵头、教育等部门落实。在怀4所高校的党委书记今天都来了,我们要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自己的天职来抓。市财政给四所高校各20万元专项经费,刚才4位书记都说学校也要增加20万元,对这笔经费实施项目化管理,确保高效用于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如果搞得好,明年还会增加,请你们持续抓下去。

  要抓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一只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可以战胜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要把那些德高望重、学术精湛、德艺双馨、水平很高的思政课老师请出来,与他们一起商量思政课的改革提升和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他们的“头雁效应”,建好思政课教师团队,对这些人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心理上给予特殊关怀,并培养好接班人、形成人才梯队。同时,每位书记校长、分管校领导都要成为这个团队的成员。

  要专兼结合。学校领导、校属各院系党委书记、院长、副书记、学生工作系统的所有干部都要能上讲台讲思政课,通过开设大课堂、大讲坛的方式,发挥好各学科人才的作用,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讲好讲活思政课。比如,你们可以探索由熟悉大一新生思想心理状况的高中思政课老师来给大一新生讲思政课,还可以给市委市政府领导出题。

  2021年中学校长在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讲话

  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是践行“两个维护”的鲜明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其中强调最多的是学校思政课建设。切实践行“两个维护”,必须全力以赴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只有办好思政课,才能及时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就是要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引导广大学生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让思政课在最长久的学业陪伴中,对学生产生最持久的“三观”塑造,引导广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个人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只有办好思政课,才能充分体现正确办学方向,确保党的政治建设各项要求在教育领域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加强学校党的政治建设,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学科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标准等,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体现,是党的政治建设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深刻表明,办好学校思政课,关乎我们党长期执政,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要从战略高度和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始终把思政课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领导力、检验学校办学方向的试金石。

  只有办好思政课,才能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每门课程每本教材、每名教师每项工作都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但学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课程教材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首要载体。抓住思政课,就是从根本任务和根本标准上抓住教育改革发展的“牛鼻子”,纲举目张推动各项事业;办好思政课,方能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道“必答题”,积基树本回归教育璞真。

  只有办好思政课,才能切实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面对“两个大局”,我们党正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展现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是思政课常讲常新、讲出“四个自信”的源头活水。学校思政课要把“四个自信”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大中小学做到内容并存、时间继起,根据学段和学生特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以及中华文化为什么“兴”等一系列关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大命题,让思政课成为播撒“四个自信”种子的沃土,成为铸就“四个自信”基石的熔炉,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举各方之力加快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一年多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部署推动下,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整体谋划、大步前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全新局面。

  ——顶层设计让机制硬起来,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四梁八柱”基本定型。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解决了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规划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引起热烈反响。为进一步推进工作,教育部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颁布实施《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打出了政策落地见效“组合拳”。2019、2020年教育部分别印发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创优行动和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等工作方案,突出年度工作主题,进一步形成稳扎稳打、层层递进的良好态势。

  ——课程建设让主线亮起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成效显著。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贯穿、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以高校思政课统编教材为范本,针对本专科、研究生各门思政课必修课,分别研制专题教学指南或教学建议,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发布海量优质教学资源,组织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在线进行教学指导并答疑,定期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研讨交流教学共性问题,促进各门课程精准定位、差异衔接、合力育人。推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深入研究教学目标、开课范围、师资配备、学分设置等规范要求,研制教学大纲(试用)。经过多轮试讲和完善,2020年秋季学期,37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将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活动,通过大学生讲思政课、微电影大赛、夏令营等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和获得感。2020年6月,一项涵盖部属省属、公立民办、本科专科等不同办学层次高校,涉及文法理工农艺等学科专业5000余名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学生的第三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取得突出成效,92.9%的学生高度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91.9%的学生对我国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抱有坚定信心,98.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能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乘势而为让自信强起来,多维立体阐释中国抗疫的制度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遵循,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大批鲜活生动深刻的“教材”。在“停课不停学”特殊状态下,一方面抢抓教学空间转换窗口期,强化对思政课在线教学的统筹指导,另一方面紧抓防疫抗疫斗争实践,将疫情防控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强化安排部署,对制度自信教育作出专门安排,组织专家为本科4门思政课必修课研制《疫情防控进思政课教学建议》。强化培训指导,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为主、辐射带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6次网络集体备课和示范教学,指导教师讲好讲深疫情防控彰显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首次听课达29万人次。强化示范带动,与人民网联合举办“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直播活动,5027.8万人次观看,瞬时成为全网现象级爆款思政“金课”。

  ——赋职赋能让岗位热起来,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对思政课教师配备提出明确要求,高校严格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在编制内配足,并尽快配备到位,加强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截至2020年6月,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共有92430人,其中座谈会召开以来新增15373人,增长20%。多措并举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通过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理论研修和实践研修、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等,加大示范培训力度;面向高校思政课教师设立“周末理论大讲堂”,打造共享型高端理论学习平台,设立一年多来已导学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在《求是》发表的重要文章30余篇,累计培训超160万人次。以战略眼光狠抓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实现突破,截至2020年高招录取,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已累计招收该专业本科生800余人,80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承担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已累计增加6070个博硕士招生指标,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开展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评出特、一、二等奖项500个,9万多名思政课教师在线观摩;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分别设立思政课研究专项,为思政课教师开辟科研“绿色通道”;越来越多的地方和高校落实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座谈会召开以来,已有10余位优秀思政课教师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重点新闻栏目亮相;在2019年度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中,有8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128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获得荣誉称号。

  ——激发活力让一线动起来,形成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强大共识和良好氛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部署、对学校思政课的高度重视、对思政课教师的亲切关怀、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殷切期待,令教育战线受到巨大激励和鼓舞,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深入践行“一线规则”,组织开展优秀思政课示范巡讲、思政课建设优秀成果巡礼、思政课建设巡查活动,让教师成为宣传会议精神的主力军,把课堂作为落实会议精神的主阵地。参加座谈会的优秀思政课教师成立“百人巡讲团”,累计巡讲示范课1350多场次。各地各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要求,结合实际推进思政课的思路、教材、师资、教法、体制、环境创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019年10月,中教华影全国校园电影院线拍摄纪录电影《一堂思政课》,全景反映了思政课的发展历程、建设成果与改革创新,影片通过巡回展映、线上展映等方式,现已覆盖全国1485所高校和290所中小学,观影量超过360万人次。2019年,中央主流媒体刊发播出思政课相关报道400余篇,营造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良好舆论环境。

  ——开立新篇让合力聚起来,推动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蔚然成风。2019年,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负责同志共讲课听课调研思政课200余次,形成领导带头抓思政课的“头雁效应”。压实高校第一责任人责任,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切实履行推动思政课建设职责。突出思政课建设成效的考核,将思政课建设重要指标纳入政治巡视、纪检监察,将思政课建设标准整体纳入“双一流”评估体系,更好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不断强化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刚性。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为办好新时代思政课提供了有力保障和物质支撑。

  以思政课强基铸魂引领教育强国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办好思政课,抓住了教育的根和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思政课建设的新成效新经验为引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

  ——突出主题主线,完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作为学校思政课最新教材。分学段组织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和“四个自信”思政课辅助教材,组织编写“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等辅学读物。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开设思政课选修课,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学生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推进一体建设,加快大中小学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成立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紧紧围绕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抓好教学目标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教师培养、考核评价等环节,总结推广各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

  ——强化创优理念,攻坚克难推动重点工作落细落实。深入实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创优行动”,继续以思路、师资、教材、教法、机制、环境六方面创优为抓手,创新方式方法,狠抓工作落实,将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配备等作为党中央重大教育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督查重点,把思政课建设与巡视工作、教育改革评价工作相结合,集中力量推动解决编制保障、人员配备、岗位津贴、经费投入等问题。

  ——坚持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提升学校思政课建设整体质量。深入实施《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方案》,以先行试点工作为牵引,尽快在全国形成多点突破,及时总结先行试点地方和学校的做法经验,引导各地各校互学互鉴、整体提升。

  ——打造一省一策,因地制宜凝练思政课特色品牌。压实各地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各地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共建帮扶等方面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牌项目,推动区域间思政课建设协调发展。

  ——落实“三全”育人,构建形成立德树人协同效应。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抓好课程思政,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统一起来,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教育是民生之首,教育是强国之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不懈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深入学校考察,多次与师生代表座谈交流或回信寄语,发表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特殊感情、对教育战线的特殊关怀、对教育问题的特殊重视,更加坚定教育报国、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满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无限敬畏,以奋进之姿埋头苦干,不断办好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努力答好时代提出的教育之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