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思想汇报 > 教师思想汇报 > 浅谈综合材料在艺术教学中的实践及

浅谈综合材料在艺术教学中的实践及运用

  艺术是借助一些手段或媒介,塑造形象、营造氛围,来反映现实、寄托情感的一种文化。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下面是第一文档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综合材料在艺术教学中的实践及运用,供大家参考。

  浅谈综合材料在艺术教学中的实践及运用

  艺术在追求一种本质与创造物的同时,还发挥着自身的功能――协调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关系,就关系的处理角度而言,艺术早已变得多元与“综合”①;就材料本身而言,当代综合材料的应用已趋于“无限”。综合材料在艺术中的应用使各艺术门类更具个性。

  一、当代艺术中媒介材料的运用

  20世纪西方艺术的主导思想是“艺术不是为再现可见事物,而是要变不可见为可见”,这一思想的转变使艺术的本质得到了肯定,材料与艺术作为一个命题被凸显出来。在我国,综合材料在艺术中的应用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兴起的。1979年10月北京首都机场大型壁画的问世,开启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新纪元。之后,中国进入互联网、电子数码技术井喷式发展的时期。涂鸦、LED数码编程系统装饰、全息投影、光影声效的交互技术、光绘等新媒体的加入,使艺术的媒介材料被“无限”把玩。丰富的材料使艺术作品以更加自由的形式呈现出来,使艺术获得了最宽容、最多材料种类的表现空间。

  从艺术的媒介材料来看,艺术的发展被媒介材料与视听语言的创新推动着,按照自身内在的规律前行,在吸收其他门类后更具“个性”,在交织进程中又趋于“整合”。如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的大型公共艺术作品《清明上河图》,由众多LED数码编程展现,配合着建筑空间、流水效果、灯光、音乐,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呈现出文化与科技、平面与立体公共交互式的艺术概念。这类新型技术、艺术表现与综合材料的应用,呈现出符合时代发展的集个性、交互性、趣味性及文化内涵于一体的艺术品质。“综合”不仅是材料的综合,也是概念上的综合、艺术门类的综合,更是技术上的综合。当代艺术中综合材料的应用已经趋于无限的范畴,其呈现方式与载体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扩容。

  二、综合材料的个性与语言

  综合材料在艺术中的运用其本质还是创新,面对的是更为直接的生活,是对当下社会与自然的关注与反思,而不是艺术家个人主观情感的宣泄。因此,在综合材料的应用上需要坚守艺术的修养,而不是为创作而“综合”、为作品而拼凑、为个人情绪的宣泄而创作。在艺术中,“人的本质、德、性、心反映至作品的德、性、心,人正是艺术呈现精神的主体,自然是艺术的精神,自然成就其艺术的人生,也由人可以成就最高的艺术。”②当下综合材料的应用所带来的“无限”会使创作变得迷茫、无头绪、无从下手,要突破这种困境,需要艺术家以精神与情感做引导,融入自身的艺术修养,以展现艺术所要表达的意义。

  各种艺术门类中都有温润、粗糙、张扬、内敛、鲜明、温暖、冰冷等情感材料的存在,而且在某一种材料上会存在多种情感体验,如“陶瓷艺术中,青瓷釉料质地的温润、内敛与富有意境,陶泥材料呈现质朴、温暖、粗糙而实在③”;水彩艺术中,水分的多少可以分别呈现出通透、水润、鲜明或温和的感觉;油画艺术中,油料的厚重可以表现张扬或低调等。材料抽象的感觉来自于不同的体验,最终体现的是人的精神与情感。从物质载体走向精神表现是综合材料表现的过程。材料固有的属性所产生的感觉对人是通用的,因此,艺术家在选取材料时首先要了解材料的个性,即材料各自的内在语言。

  “语言”是人类知识与经验积累的抽象表现,是与他人分享文化和个人经验的手段。艺术作品通过自身的语言与观者进行交流。艺术作品的语言由材料的语境与艺术家的主观意识构成。其中,材料的语境分为视觉语境与触觉语境,前者通过视觉传递给人信息,后者则通过触觉给人以感知。不管使用哪种语境,材料的语境都必须与人们的视觉与触觉经验相关联,这样作品的语言才能引起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当然,材料从物质走向综合的精神表现,必须遵循美的内在规律。

  三、综合材料运用过程中需要注重美的体现

  综合材料运用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美的规律与法则,具体因材料种类的不同,在前期应有不同的思考。如陶瓷类材料的运用应考虑是否符合烧制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规律;绘画类考虑的是布面或纸面的承载性与可行性;壁画类综合材料艺术是功能性、装饰性与空间的统一,应考虑材料的持久性或保存时效等。在综合材料运用的后期,需要考虑的是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构成美的因素之一,它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一种对美的事物的客观认识规律。虽然在现实生活中,美是多元存在的,且有不同的审美追求,然而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造型时,却可以发现,在大的文化精神背景下,对于美或丑的感觉认识是可以达到一致的。”④美的基本构成规律有对称与平衡、形状与比例、黄金分割率、质感与肌理、主与从的关系、节奏与韵律,对比与统一等。这些规律是人类在美的创造过程中,不断进行抽象与概括总结出来的。艺术创作应遵守美的法则、注重美的体现,这样作品才会有文化内涵,并更好地体现出时代精神,最终实现情感与美的统一。

  四、结语

  总而言之,综合材料的应用给各艺术门类带来了新的契机与发展空间,但需注意的是,综合材料的应用是为了强化各种艺术门类的艺术魅力,不能只是为了“综合”而“综合”,这样会丧失艺术的个性语言,得不偿失。综合材料的应用会给艺术带来不可预计的发展,对于“综合”的探索必须透析时代的魅力、坚守艺术修养、感悟材料的“情感”、注重美的体现,才能更好地发挥综合材料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

  浅谈综合材料在艺术教学中的实践及运用

  在艺术与设计的基础教学中,除了对于形态的认识、构成原理的理解和造型基础之外,在形式表达和表现技法上都离不开“材料”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材料不论在具象写实的形式还是抽象概念的表达里,或是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艺术创作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艺术设计表现要素之一。在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去掌握构成与造型的原理在艺术实践中的应用和表达,还要去学会如何将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融合进我们的创作里。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大胆进行对于材料的创新与尝试,培养在看似简单而单一的材料之中的感知、判断及造型能力并善于使用各种综合材料来表达与丰富我们的艺术构思。

  在综合材料与形态的实践研究中,那些看似简单的材料一旦经过艺术与设计思维的转化都会成为一种不简单的创意表达。因此,在设计基础教学中对于创造力的培养是根本,也是综合材料在自身简单形态之中寻求不简单的表现力之动力源泉。蔡元培先生对于艺术曾表达过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传统书法绘画到了近代过于拘泥于旧的章法而没有什么创新,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借鉴其他的科学的方法。他说:“今吾辈学画,当用研究科学之方法贯注之。”没有科学的方法注入美术,艺术就失去了创造力,而艺术失去了创造力也就不可能再有突破与发展。对于身边这些简单的各种材料而言亦是如此,在实践中必须科学地研究材料与形态的关系,了解材料与形态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其形成方法又有哪些规律。如同世界上如此之多的自然物或人造物,虽然种类与名称繁多,但归根结底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而一切物质又都含有相同的一些最简单的元素并由这些最简单的元素组合或化合而成一样。在科学地了解这些材料的特点以后,我们就可以将材料以丰富多彩的、不简单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使其应用在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

  所谓综合材料,实际上在艺术设计创作领域中是没有限定的,甚至可以说它是能表达与实现艺术设计观念和效果的各种材料。它不仅包括天然物质的材料,还有人工形态的材料甚至是多维度空间的光影材料等,也可以笼统地说:艺术设计的材料,可以是周围世界的一切事物。从“材料”一词的概念上来看就包含着这个意思,如在《辞海》中对材料的解释是:“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而《迈尔新百科全书》对材料一词是这样阐述的:材料是由原料中取得的,为生产半成品、工件、部件和成品的初始物料,如金属、石块、木材、皮革、塑料、纸、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等。材料是原料中取得的并且是生产产品的原始物料,包括人类在动植物或矿物原料基础上转化的所有物质,其转化的目的在于将这些物质用作生产的原料或完成生产过程的辅助材料。如上可见,材料从含义解释的内容上就有涵盖极为广大的范畴。

  而材料的简单性主要是说在设计基础教学中综合材料在使用与应用上的简单或单一。比如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与体会在思路上难以拓宽,不敢尝试新鲜材料造成材料选择上的简单。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在使用材料的时候,受到了材料自身成本、加工工艺、制作方法乃至个人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限制也会出现材料表现上的简单。特别是在材料成本控制与加工制作工艺手段上,一般在设计基础课中一年级的学生往往使用更多的都是相对廉价与常见的简单材料,甚至是生活中的食品、物品和废品的二次利用,就使得学生在选择材料上大都选择简单而直接使用的或是好加工成型的。如图l中所见到的各种材料,都是教学中学生所使用过的,这些来自于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材料可能我们平时都不会太过于关注。换个角度来说,“简单”可能就会想到“直接”,在教学实践中很多简单的材料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并与自己的构思相结合才能确定这些材料是简单地直接使用,还是通过割、裁剪、粘合等二次加工将其用于自己的创作中。比如有些材料,像牙签、棉签、订书钉等可以直接用来组合拼贴出多种变化;可有些材料就必须依靠二次加工,如在课题训练中有很多学生选择木塑板这种材料,木塑板作为一种纤维与塑料的复合板材具有好加工、易切割粘合的特点。当学生使用这种简单的板材时就要指导学生将其按照所学的构成原理和美学规律以及自己的构思进行二次的加工,学生们或将其切割粘合,或将其弯曲折叠,使这个简单的面材在最后的成品中呈现出了丰富多彩、非常不简单的各种形态。如图2中就是学生使用木塑板完成的形态构成作品,通过不同的裁切、粘贴、组合等手段塑造出了不同的、变化丰富的空间造型。可见,在基础教学中普遍使用简单的材料大部分是那些容易买到的、生活中常见的、利用徒手工具好加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材料而言可能会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在可用的、有限的简单材料中进行材料的表现,就要发挥其主动创造精神,提高创新意识,用简单的材料在表现与形式上创造出不简单的形态和效果。

  芬兰著名设计师艾洛·阿尼奥认为材料和技术的革新都会开创新的设计道路。无论是廉价甚至废弃的材料还是高档昂贵的材料,都可以借助设计师的想法从思想和创意上加以丰富表现。即使是同一个简单的材料,在表现与创意上也会由于个人对其形状、色泽、质感的感受不同而表达出千变万化的形式。在设计基础教学中鼓励学生要具有一种“勇于尝试与创新”的精神,面对简单的材料要敢于打破对材料固有概念认识的局限,发掘其深沉的内涵并赋予它以全新的意义。

  在设计基础教学中,综合材料的体会与感受是一项专门的课题训练,要求学生使用材料进行多方面体会和表现,在使用中涉及的材料极为广泛,它可以是各种天然材料,可以是人工合成材料,甚至可以是廉价的或随手可得的身边废弃物,这些材料都为学生体会和感受材料提供了最大的可能与便捷。受限于成本以及加工工艺,在课题训练中学生大多使用身边可以使用的和生活中简单的材料,如纸张、图钉、牙签、纤维、塑料、食物等等。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去努力发掘学生对简单的同一种材料在使用上的多种可变性,让学生了解材料,熟知材料,掌握材料,尽情地体会材料本身特有的形态与组合特性。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材料的二次加工,如粘贴、组合、裁切、分解等各种工艺制作手段,努力地去解放创造力,培养对材料的理解力与感受力,从而在设计基础学习中更好地把握材料形态的变化,体会材料的特性和材料语言的丰富性。在课题训练中,学生利用各种手段将材料加工成二维的、半立体的材料表现成品,从中体会由材料的形状、纹理、色泽、质感等变化所带来的不同的内心感受,特别是其蕴含着的表达情感的艺术语言等,这些都有可能是诱发出学生艺术创作的理由和激发想象力的原动力。塞·约翰逊提到过,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我们将材料作为一种形态元素,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熟悉材料的技术工艺等,而是让学生从中解读不同的形态信息,体验不同的心理感受,努力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挖掘、去选择材料,体会其中表现的多样性以及感受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取向。如图3的学生作业就是对简单材料的形态表达。

  综上所述,在设计基础教学中,材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构成因素,要引导学生学习材料和掌握材料,因为它对设计基础造型和形态研究与创作起到了充实形象、赋予更多形式语言的重要作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加以不同的形态组合以及同一种材料不同的表现方式都会在基础造型研究中出现不同的形态与构成形式。而且还要对各种简单材料进行深层次的体会和发掘,这是因为各种看似简单的材料都有其相应的用途并延伸在设计的各个领域中,且产生了丰富而实用的审美价值。无论是形态构成基础还是造型基础,材料意识的贯穿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必须学会用自己的意识去理解和掌握那些简单的材料和创造出新的材料表达途径。设计基础教学的本质也是在于对新的形态与形式的创造,而不是一种对于简单材料的机械复制。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就要努力开发和发掘简单材料中那些不简单的因素,将材料的创新意识以及内在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外在表现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浅谈综合材料在艺术教学中的实践及运用

  一、引言

  艺术创造的本质是人类在艺术作品中融入自身对周围形态的理解及所产生的感受的过程。由此可见,任何艺术作品都无法离开材料而存在,木材具有的自然性、玻璃具有的纯净性、金属具有的现代性……都是艺术家从创造性的角度出发,发现并公之于众的,因此,合理运用材料间接决定了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表现力,能高效完成对综合材料的教学,自然很有必要。

  二、艺设专业材料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可概括如下:首先,更加注重教材和课程的改革,提高教学内容具有的现代化水平,以科技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为依据,定期更新教材;其次,重点强调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加大培养学生咨询、操作能力的力度,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适应未来所从事的工作;最后,合理运用视听教学手段,使教学手段变得更加现代化。

  综合材料课程在理工科院校和艺术类院校均有所涉及,理工科院校所开展综合材料课程的内容,主要是材料的力学性能,例如陶瓷、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反应机理等;艺术类院校所开设的综合材料课程,被视为带领学生走进艺设领域的入门课程,其作用主要是通过讲解材料学知识的方式,帮助学生对材料产生全面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感受、实验并掌握材料,做到开拓思路,加深自身对材料规格、特性和工艺方法的理解,使材料的作用在艺术设计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做到将设计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三、艺设专业材料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及实践

  以艺设专业为背景,面向学生开设综合材料课程,应遵循以下教学理念:首先,以艺设专业具有的特点为基础;其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最后,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使其具备更加优秀的艺术创造力。作为设计基础课,学生在接触综合材料课程时,通常刚刚完成对素描和色彩课程的学习,观念正由纯艺术逐步过渡为艺术设计,因此,教师应重点考虑如何将纯艺术、艺术设计间存在的隔阂消除,使学生对二者的关系具有系统、准确的了解,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一)重视课前准备

  众所周知,综合材料课程不仅是设计基础课,还是艺术创作课,因此,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在杂志、设计网站等平台,对相应的资料进行收集,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与设计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形式及新风格。以黏土、油泥的造型过程为例,在讲解类似技术过程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动态影像的方式,使学生对其具有更加直观的感觉,这样做不仅可以达到开拓眼界的目的,还有利于学生对材料具有的艺术感染力进行深入理解。艺设专业学生普遍习惯从感性的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而现有综合材料教材所依托的基础又以理工科为主,与艺设专业学生特点不符。这就要求教师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编写,突出教材的多样化、知识性和代表性,实现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有机结合的目标。对于理工科内容,教师只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简单介绍即可,学生可以在课下收集并阅读相关内容,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融入视觉传达设计的知识,对不同材料的质感、机理、艺术效果进行介绍,帮助学生明确决定艺术作品所具有视觉形式的主要因素为材料,让学生了解,成功的艺术作品需要形式和材料的巧妙结合。

  (二)完成课上教学

  首先,课程的讲授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理论部分与技法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授课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材料在人类社会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讲授材料制造流程等理工科内容时,教师可以对链条加以利用,既保留材料的知识结构,又通过总结描绘的方式,使教学方向更加符合学生的思考特点。例如在对塑料的知识进行讲授时,可供教师采纳的故事,包括贝克兰的偶然发现:猫在实验室内打翻酚醛树脂溶液,在奶酪表面形成坚硬、光滑的物质,经过多次试验,贝克兰成功掌握人工合成甲醛和苯酚的方法,得到了具有绝缘性质的酚醛树脂固体,即最早的塑料。利用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还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此时,教师再对塑料、合成橡胶与合成纤维的代号、分类、用途进行讲授,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受设备、场地的制约,针对技法展开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多媒体设备为依托,将材料的加工方法向学生进行展示。科技的进步,为该教学模式的运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多媒体教学指的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根据所反馈信息对教学内容、节奏进行调节,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的一种教学模式。由于装饰材料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仅仅依靠黑板无法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对材料进行系统的了解,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教学任务,成为教师的首选,这是因为计算机在表现、交互、管理等方面,均具有突出的优势。实践证明,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既能够减轻学生在认知上的负担,又对学习效率具有提高作用。以石材为例,教师在对相关知识进行传授时,可以通过投影的方式,将不同石材的性能、防护技术和使用年限展示在学生眼前,包括大理石、石灰岩、花岗岩等,以此来达到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观察,基于综合材料展开的训练,主要涉及物理特性和视觉特性两方面,材料观察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提取材料所具有美学性能的方法。材料观察需要学生对材料质感进行细致的观察,例如木材的肌理感、玻璃的通透感、金属的反光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以下内容加强重视:材料美感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每个人观察特定材料所产生的心理美感,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材料观察的作业布置如下:利用文字对身边某种常见材料进行描述,通过實验了解该材料具有的物理、化学与机械性能,通过图文的形式,将实验过程准确记录。在接触并描述材料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材料特有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感受,准确把握材料所带来的情感体验。材料具有的美感,通常体现在视觉、触觉和听觉方面,不同材料所具有的纹理、质感给人类带来的感受存在显著差异,例如石、铜等传统材料,往往会使人产生沉重、冷峻的感受;粗糙的原始陶器,则会给人带来稚拙、纯真的感受;纹理丰富、质地松软的天然木材,在材料不断推陈出新的当今社会,所占据的地位仍旧无法被替代,审美品位也相对独特。

  再次,由于完善的设计知识结构,通常由经济、科学、艺术所组成,这就要求教师将教材划分为不同模块,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培养。材料课程所对应的教学模块,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材料分类及发展史;二,材料性能与用途;三,材料施工条件及应用工艺;四,材料测试与规范。实践证明,要想使学生对上述模块产生兴趣,关键是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加入实验,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加入不同原料的方式,对材料进行工艺处理,所获得质感的效果往往出乎意料。例如表面光洁、无色透明的有机玻璃,质感与水晶相似,将颜料加入其中,则能够得到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的彩色玻璃;将颜料、珠光粉与甲基丙烯酸相结合,所得出的珠光塑料的特点,可以被概括为光泽夺目、色彩鲜艳;纸张材料通常由竹材、木材和植物纤维制作而成,具有质轻、柔软、易加工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纸张撕碎、浸泡软化后,打烂成纸浆进行二次加工,加工方式包括加入颜料和其他材料等,加入颜料可以改变纸浆颜色,加入棉絮、土壤等材料,则能够赋予纸浆更加丰富的肌理效果。

  最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课题,要求学生以所提出课题为核心展开讨论,通过自学、师生讨论等方式,解决在课题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研究表明,综合材料课程所适合的教学模式,即为课题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材料本质、特性、文化内涵等要素,对学生具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激发。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传统”作为课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纸张、金属、陶土等材料,利用文字及图片对材料分析、创作的过程进行记录,展示最终成果。学生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内容:由于我国是拥有数千年文明的国家,传统材料通常被赋予了突出的民族性。以陶瓷为例,虽然我国陶瓷和国外相同材料存在显著差异,但作为具有丰富内涵的一个概念,陶瓷不仅代表“传统”,与“现代”同样密不可分。因此,如何对陶瓷及其他材料进行合理运用,在保证材质魅力、形式意味和表现形体语言得到充分体现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陶瓷具有的表现力,应当被视为学习的重点。

  (三)落实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开设综合材料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材料观念,虽然对艺术作品而言,所运用材料的物理特征、视觉特征均具有举重若轻的作用,但是,以作者所表达意图为切入点,对二者进行比较,可以得出“视觉特征较物理特征更为重要”的结论。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既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需要突出思考的重要性,保证所培养的人才,在设计理念、创新思维等方面,均能够达到当今社会提出的要求。

  总而言之,负责综合材料教学的教师,首先需要使学生了解掌握艺设基本理论的重要性,其次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最后对实际操控能力进行训练,以教学中材料课程的具体运用为出发点,将其融入艺术教学中,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教学方向由运用物质材料,向研究人文精神的方向拓展,真正做到客观材料和主观审美相结合。作为知识经济时代鲜明的旗帜,创新是衡量学生是否能够在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将创新精神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深入挖掘艺设专业学生擅长提问和实践的特点,使其具有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艺设专业的师生而言,开展综合材料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及压力,主要是因为相关院校不具备完善的实验条件和设备,这就要求教师对材料发展动向进行实时关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艺设专业的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出现过于重视自我表现的情况。希望上文中探讨的内容可以在某些方面给相关教师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