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合同范文 > 加工合同 > [乌梢蛇的功效与作用]乌梢蛇

[乌梢蛇的功效与作用]乌梢蛇

乌梢蛇 ,俗称乌蛇、乌风蛇,为游蛇科乌梢蛇属体形较大的蛇。分布范围很广,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无毒蛇。乌梢蛇长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高、市场畅销、很适宜人工养殖。乌梢蛇主要生活在丘陵地带,狭食性蛇类,以蛙类(主食)、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由于栖息地破坏及人类大量捕杀,目前野外生存数量大减,急需保护。下面是www.01hn.com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乌梢蛇,供大家参考!

  乌梢蛇

  乌梢蛇一

  乌梢蛇的营养价值

  乌蛇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

  乌梢蛇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①《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肤生疮,眉须脱落,瘑痒疥等。

  ②《开宝本草)):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

  ③《纲目》:功与白花蛇同而性善无毒。

  ④《医林纂要》:滋阴明目。

  乌梢蛇的做法

  1、乌梢蛇炖鸡

  原料:乌梢蛇1条、鸡1只

  调料:料酒10克、姜5克、葱10克、盐3克、鸡精3克、鸡油30克、胡椒粉3克

  制作:

  1.将乌梢蛇宰杀后,去头、尾、皮及肠杂,洗净,切3厘米长的段;姜切片,葱切段;鸡宰杀后,去毛、内肚及爪。

  2.将乌梢蛇肉、鸡、姜、葱、料酒同放炖锅内,加水3500毫升,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煮35分钟,加入盐、鸡精、鸡油、胡椒粉即成。

  功效:祛风湿,养阴退热。适用于风湿疼痛,骨蒸赢瘦,消渴,脾虚,骨泄,崩中,带下等症。

  2、乌梢蛇炖排骨

  原料:乌梢蛇1条,猪排骨500克

  调料:料酒10克,姜5克,葱10克,盐3克,鸡精3克,鸡油30克,胡椒粉3克

  制作:

  1.将乌梢蛇宰杀后,去皮、头、尾及肠杂,洗净;猪排骨洗净,剁成4厘米长的段;姜拍松,葱切段。

  2.将乌梢蛇肉、排骨、姜、葱、料酒同放锅内,加水200毫升,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煮35分钟,加入盐、鸡精、鸡泊、胡椒粉即成。

  功效:祛风湿,补气血。适用于风湿肿痛,热病伤津,消渴,服瘦,便秘等症。

  3、乌梢蛇炖狗肉

  原料:乌梢蛇1条,狗肉500克

  调料:料酒10克,姜5克,葱10克,盐3克,鸡精3克,鸡油30克,胡椒粉3克

  制作:

  1.将乌梢蛇宰杀后,去皮、头、尾及肠杂,洗净,切4厘米长的段;狗肉反复冲洗干净,切4厘米见方的块;姜拍松,葱切段。

  2.将乌梢蛇肉、狗肉、姜、葱、料酒同放锅内,加水2800毫升,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煮35分钟,加入盐、鸡精、鸡油、胡椒粉即成。

  功效:法风湿,温肾阳。适用于风湿疼痛,脾肾气虚,胸腹胀满,腰膝软弱等症。 煎汤内服9-12g,研末2-3g。也可泡酒。

  乌梢蛇的食用方法

  水煎服,研末或入丸、散吞服,浸酒内服,外敷。

  乌梢蛇的食用禁忌

  血虚生风者慎服乌梢蛇,乌梢蛇忌犯铁器。

  乌梢蛇的附方

  1、主治白癜风,及身体顽麻。功效:祛风止痒,燥湿消痰,温通血脉。乌蛇9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黄),白僵蚕60克(微炒),肉桂15克,独活60克,天麻60克,川乌15克(炮裂,去皮脐),细辛15克,防风15克(去芦头),胡麻子60克,枳实15克(炒微黄),蝉壳15克,白附子15克(炮裂),天南星0.3克(炮裂)。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7.6克。(《医方类聚》乌蛇散)

  2、主治一切干湿癣。功效:祛风除湿,清热散瘀,理气 通络。乌蛇(酒浸,去皮骨,炙)30克,干荷叶15克,枳壳(去瓤,麸炒)1克上3味,捣为散。每服7~10克,空心蜜酒调下,日、晚再服。(《圣济总录》三味乌蛇散)

  3、治牛皮癣。乌蛇、白藓皮、丹参、银花、地肤子各30克,荆芥、防风、蝉衣、苦参、赤芍、连翘各20克,浮萍、紫草各15克,甘草10克。共为末,日服2次,每次9克,开水送服。(《浙江中医杂志》1986;(2)乌梢蛇散)

  4、治干疥瘙痒久不差。黄芪60克(锉),乌蛇12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黄),川乌头90克(炮裂去皮脐),附子60克(去苗),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克,食后以荆芥汤下,以差为度。(《圣济总录》黄芪丸)

  乌梢蛇二

  乌梢蛇《纲目》

  乌蛇《药性论》

  黑梢蛇《开宝本草》

  黑花蛇《纲目》

  中药乌梢蛇的释名

  《开宝本草》云:“乌蛇,背有三棱,色黑如漆。”因其脊背有纵向花纹,至尾则不明显而近乎全黑,故名乌梢蛇、黑梢蛇。《本草衍义》则云:“乌蛇脊高,世谓之剑脊乌梢。”

  中药乌梢蛇的基原

  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全体。

  中药乌梢蛇的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熄风止痉,止痒解毒。主治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喎,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破伤风,疠风,风疹疥癣,瘰疬恶疮。

  1.《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肌生疮,眉须脱落,瘑痒疥等。"

  2.《开宝本草》:"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

  3.《本草元命苞》:"医疠风病眉毛脱落,治风瘫行步艰辛。"

  4.《纲目》:"功与白花蛇(即蕲蛇)同而性善无毒。"

  5.《本草备要》:"去风湿。"

  6.《医林纂要?药性》:"滋阴明目。"

  7.《本草求原》:"入血散风。"

  中药乌梢蛇的作用(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乌梢蛇水煎液和醇提取液给大鼠腹腔注射均能抑制琼脂性关节肿胀和二甲苯性炎症。

  2.镇静、镇痛作用

  乌梢蛇制剂有镇静作用,其醇提取液可抑制戊四氮所致小鼠惊厥及电惊厥。乌梢蛇不同剂型不同剂量对不同程度的热刺激及化学性疼痛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3.抗五步蛇毒作用

  腹腔或静脉注射五步蛇毒的小鼠给乌梢蛇血清后,可使凝血时间转为正常,乌梢蛇血清可对抗五步蛇毒。

  4.毒性

  小鼠乌梢蛇水煎液和醇提取液急性中毒症状呈僵住、姿势固定,喜静止,喜群聚,对外界刺激仍有反应,数小时后呼吸抑制,发绀、死亡。其水煎液LD50为166.2g/kg,醇提液LD50为20.41g/kg。

  动物

  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形体较粗大,头颈区分不明显,全长可达2m以上。体背呈灰褐色或黑褐色,其上有两条纵贯全身的黑线,之间有两行鳞片呈黄色或土黄色,后段由浅灰黑色渐变为浅棕黑色。幼蛇背部多为灰绿色。背鳞16-16(14)-14行,中央2-4行显著起棱;腹鳞192-205对,肛鳞2分,尾下鳞95-137对。

  生活于沿海平原、丘陵地带、山区田野、林下或农田水域附近。分布于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中药乌梢蛇的采集

  夏、秋季捕捉。将捕捉后的蛇杀死,剖开蛇腹或先剥去蛇皮留头尾,除去内脏,卷成盘形,以柴火熏,不断翻动,至色发黑,但防止熏焦,再晒透即可。

  中药乌梢蛇的药材

  乌梢蛇(乌蛇)Zaocys 药材呈圆盘状,盘径约13-16cm,体长可达2m,全体乌黑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头盘在中间,扁圆形,口内有多数刺状牙齿,眼大不陷而有光泽。头颈部分界不明显,体鳞14-16行,为偶数,中央2-4行起棱,高耸呈尾脊状,俗称“剑脊”,背脊两侧有2条黑色线纵贯全身,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内表面黄白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质坚韧。气腥,味淡。以头尾齐全、皮黑肉黄、质坚实者为佳。

  中药乌梢蛇的化学成分

  全体含赖氨酸(lysine),亮氨酸(leuc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丙氨酸(alanine),胱氨酸(cystine)等17种氨基酸成分。

  中药乌梢蛇的炮制

  1.乌梢蛇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头、鳞片及灰屑,切段。《雷公炮炙论》:“凡采得,去之头兼皮鳞、带子了,二寸许锉之。”

  2.乌梢蛇肉 取净乌梢蛇,用黄酒浸润,闷透后,取出,除去皮骨,切段,晒干。每乌梢蛇100kg,用黄酒20kg。《圣惠方》:“用无灰酒浸三宿后取,去头、尾、皮、骨。”《局方》:“去皮、骨,取肉入药用。”

  3.酒乌梢蛇取净乌梢蛇段,加黄酒拌匀,闷透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每乌梢蛇100kg,用黄酒30kg。《圣惠方》:“酒浸,去骨、皮,炒令黄。”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防霉。

  中药乌梢蛇的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肝、脾经。善行走窜。

  1.《药性论》:“味甘,平,有小毒。”

  2.《开宝本草》:“无毒。”

  3.《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

  4.《玉楸药解》:“味咸,气平。”

  中药乌梢蛇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研末,每次2-3g;或入丸剂;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中药乌梢蛇的使用注意

  血虚生风者慎服。《本经逢原》:“忌犯铁器。”

  中药乌梢蛇的应用配伍

  祛风湿,通经络本品善行走窜,专人肝经,能祛风湿而通经络,故常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喁、半身不遂诸证。凡痹证日久,偏寒者,可与麻黄、桂枝、附子、威灵仙等相伍,以增祛风散寒通络之功;偏热者,可与地龙、秦艽、鸡血藤、络石藤相配,以增祛风清热通络之效。《圣惠方》乌蛇丸,乃与天南星、干蝎、白僵蚕、羌活等同用,治风痹,手足缓弱,不能伸举者。

  熄风止痉本品有小毒,善入肝经,以熄风定惊止痉,故常用于小儿惊风、破伤风等证。凡小儿惊风,或破伤中风,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者,可与蜈蚣、白花蛇配伍,如《圣济总录》定命散;或加全蝎、僵蚕以增熄风止痉之功。凡癫痫抽搐者,可与白僵蚕、天南星、全蝎等合用,如《杨氏家藏方》五痫丸。

  止痒解毒本品有祛风解毒止痒之功,可用于疠风、风疹疥癣,瘰疬恶疮等证。凡疠风病,可单用乌蛇浸酒饮,如《秘传大麻风方》乌蛇酒;亦可与白附子、地骨皮、白芷、草乌等为丸服,如《秘传大麻风方》乌蛇丸。凡风疹瘙痒者,可与荆芥、蝉蜕、白蒺藜、地肤子等配伍,以增祛风止痒之功;若属血虚生风者,则须与当归、赤芍、丹皮等同用,以养血祛风止痒;如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者,又当与生黄芪、何首乌等并施,以扶正润燥散邪。又治紫白癜风,《圣惠方》乃用本品与防风、天麻、白蒺藜、熟地黄等相配,以祛风养血润燥。至于瘰疬恶疮诸证,则须与散结解毒之品同伍。《得配本草》:“得酒良。”“配麝香、荆芥,治小儿撮口。”

  临床报道

  治疗荨麻疹。用止敏片(制法:乌蛇细面1000g,过100目筛,加入淀粉糊10%(或15%)湿搅,再加单糖浆适量,搅拌,用14目或16目筛制粒,在60℃-70℃干燥,整粒,加入硬脂酸镁0.5%,混匀压片,每片重0.3g。治疗各型荨麻疹41例,慢性荨麻疹每次服5-8片,其他类型荨麻疹每次服5片,均日服3次。结果:基本治愈18例,显著进步8例,有效7例,无效8例,有效率80.5%。治疗时间:慢性荨麻疹基本治愈8例中,服药1月以内4例,1-2个月2例,3-4个月2例;人工荨麻疹及冷激性荨麻疹基本治愈各3例,服药时间均在20-30日。个别患者服药后有胃脘不适、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此外,止敏片用于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症、结节性痒疹及多形性红斑等皮肤病,也有一定效果。

  文献综录

  1.《本草述》:“按李(时珍)氏谓此种(乌梢蛇)与白花蛇(即蕲蛇)同功,但性善耳。第两种虽味俱甘,皆入血,而白花蛇独兼有咸,则入血而驱风者,乌梢蛇似难与之同,故《本草》所列主治,即有轻重之别也。但方书之用乌者,于他证或与白花蛇合用,且用乌蛇反多于白者,岂以其性善之故,于他证更有攸利欤?”

  2.《本经逢原》:“白花蛇主肺脏之风,为白癜风之专药。乌蛇主肾脏之风,为紫云风之专药。两者主治悬殊,而乌蛇则性善无毒耳。”

  乌梢蛇三

  【名称】:

  乌梢蛇

  【英文名】:

  【拼音】:

  Wū Shāo Shé

  【别名】:

  乌蛇、剑脊乌梢、黑花蛇、乌峰蛇、青蛇、乌风蛇、黄风蛇、青大将、剑脊蛇、黑乌梢、三棱子

  【药材类别】:

  动物类

  【性味】:

  甘,平。

  【归经】:

  归肝经。

  【入药部分】:

  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干燥体。

  【产地和分布】:

  主产于我国南方的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其次安徽、河南的南部也有分布,但产量很少。

  【形态特征】:

  本品呈圆盘状,盘径约16cm。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盘在中间,扁圆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泽。上唇鳞8枚,第4、5枚入眶,颊鳞1枚,眼前下鳞1枚,较小,眼后鳞2枚。脊部高耸成屋脊状。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尾下鳞双行。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鳞,中段较光滑。气腥,味淡。

  【用法用量】:

  9 ~12g。或者研粉吞服1钱,入煎剂用3钱。也可泡酒。

  【注意事项】:

  【乌梢蛇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附方】:

  1、主治白癜风,及身体顽麻。功效:祛风止痒,燥湿消痰,温通血脉。 乌蛇9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黄),白僵蚕60克(微炒),肉桂15克,独活60克,天麻60克,川乌15克(炮裂,去皮脐),细辛15克,防风15克(去芦头),胡麻子60克,枳实15克(炒微黄),蝉壳15克,白附子15克(炮裂),天南星0.3克(炮裂)。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7.6克。(《医方类聚》乌蛇散)

  2、主治一切干湿癣。功效:祛风除湿,清热散瘀,理气 通络。 乌蛇(酒浸,去皮骨,炙)30克,干荷叶15克,枳壳(去瓤,麸炒)1克上3味,捣为散。每服7~10克,空心蜜酒调下,日、晚再服。(《圣济总录》三味乌蛇散)

  3、治牛皮癣。 乌蛇、白藓皮、丹参、银花、地肤子各30克,荆芥、防风、蝉衣、苦参、赤芍、连翘各20克,浮萍、紫草各15克,甘草10克。共为末,日服2次,每次9克,开水送服。(《浙江中医杂志》1986;(2)乌梢蛇散)

  4、治干疥瘙痒久不差。 黄芪60克(锉),乌蛇12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黄),川乌头90克(炮裂去皮脐),附子60克(去苗),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克,食后以荆芥汤下,以差为度。(《圣济总录》黄芪丸)